自考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下列对幼儿玩物游戏的发生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最初的玩物游戏以玩弄自己身体为主
  • B.4个月以后的婴儿表现出对于周围物体的兴趣,开始探索和玩弄物体
  • C.2岁以后,幼儿逐渐能够两手同时拿不同的东西,同时摆弄几个玩具
  • D.1岁以后,婴儿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重组已掌握的动作,用以建构新的动作图式
13

追逐打闹游戏活动的材料是【】

  • A.玩具和动作
  • B.身体和玩具
  • C.身体和动作
  • D.玩具和语言
14

下列能够反映感知运动智力的游戏是【】

  • A.前象征性的玩物游戏
  • B.身体运动游戏
  • C.规则游戏
  • D.建构游戏
15

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安全性
  • B.可参与性
  • C.空间密度的适宜性
  • D.投放材料的多样性
16

关于游戏和教学的区别与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游戏是自愿、自发的活动,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 B.游戏是内驱性的行为,教学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 C.游戏内容丰富多样,结构严谨,教学内容有固定的教育内容、教育场所、教学方法
  • D.游戏与教学作为常用的两种重要形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8

下列有关“游戏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弗洛伊德等人研究发现,游戏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具有非常显著的稳定性
  • B.游戏性强的儿童虽然具有幽默感、富于想象,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 C.游戏性与积极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多种个性特征之间存在负相关
  • D.主体性是游戏性的核心要素
19

下列不属于判断益智游戏的适宜性需要关注的方面是【】

  • A.游戏的任务指向
  • B.游戏任务的难度
  • C.游戏玩法的复杂程度
  • D.游戏的成果
20

益智玩具操作的指导方法不包括【】

  • A.研究玩具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玩具的首要前提
  • B.理解玩具中的任务与玩法是熟练操作益智玩具、成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 C.教师应多演示益智玩具的玩法,以便幼儿模仿
  • D.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总结规律
22

儿童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 A.表情
  • B.动作
  • C.角色扮演
  • D.言语
25

对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动即快乐”阶段,儿童只是因为对仪式化的动作感兴趣而不断重复和模仿游戏的动作
  • B.“动即快乐”阶段无意识的表现与规则行为的第一阶段的表现是相对应的
  • C.“规则神圣不可侵犯”阶段包括规则行为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儿童开始注意到游戏的规则并模仿别人的规则行为
  • D.在可变的规则阶段,儿童能够认识到规则来源于大家集体协商和讨论的结果
26

规则游戏评价中需要注意【】

  • A.评价不同年龄段儿童规则游戏时,要把握评价前提,即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主要是具体玩法和规则的掌握程度
  • B.在评价规则游戏的策略使用上,可不拘泥于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硬性地加以纠正和进行外在的策略训练
  • C.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让他们积累游戏的经验,学会等待,不拔苗助长
  • D.必须强化规则游戏的竞争性和结果性,幼儿应当从小学会竞争
27

儿童规则认知发展过程中,2~7岁属于【】

  • A.无规则阶段
  • B.规则他律阶段
  • C.规则自律阶段
  • D.萌芽阶段
28

建构游戏的核心和支柱是【】

  • A.操作性
  • B.创造性
  • C.艺术性
  • D.结构性
29

幼儿的练习性游戏的出现形式往往是【】

  • A.亲子游戏
  • B.同伴游戏
  • C.幼儿独自游戏
  • D.各种游戏
30

下列属于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意义的是【】

  • A.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B.有利于保障教学是幼儿基本活动的实现
  • C.仅利于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互动
  • D.有利于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31

在教学游戏中,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潜在体现是【】

  • A.游戏任务
  • B.游戏信号物
  • C.游戏行为
  • D.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