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最后冲刺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我国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  )

  • A.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既保护信教自由,又保护不信教自由
  • B.要求宗教同政治、政权分开
  • C.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和公共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 D.使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团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 (  )

  •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
  •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9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

  • A.人民群众
  • B.政府部门
  • C.中国共产党
  • D.公检法机关
10

上层建筑是指 (  )

  • A.社会经济制度
  • B.社会的科学技术
  • C.社会的生产关系
  •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意识形态
11

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已经进入 (  )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 D.共产主义社会
12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B.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 D.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
13

首次提出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  )

  • A.《告台湾同胞书》
  •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 C.汪辜会谈纪要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  )

  • A.共产党专政
  • B.无产阶级专政
  • C.工农联盟专政
  • D.新民主主义专政
15

国家实质上是 (  )

  •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 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关
  • 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
  • D.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1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

  • A.指导思想
  • B.唯一方法
  • C.基本方略
  • D.基本政策
17

“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  )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8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是 (  )

  • A.治贫的权宜之计
  • B.造成两极分化的根源
  • C.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
  • 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19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  )

  • A.旧民主主义
  • B.民主主义
  • C.新民主主义
  • D.社会主义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

  • A.劳动者
  • B.劳动资料
  • C.人
  • D.劳动对象
21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  )

  • A.实践标准
  • B.综合国力标准
  •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 D.生产力标准
2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  )

  • A.无产阶级
  • B.农民
  • C.小资产阶级
  • D.民族资产阶级
2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

  •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 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
24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  )

  • A.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 B.中央人民政府委派
  • C.当地选举产生
  • D.当地协商产生
25

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  )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26

经济基础是指 (  )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B.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C.一切生产资料的总和
  • D.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27

关于世界的统一性,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 A.世界统一于存在
  • B.世界统一于物质
  • C.世界统一于客观精神
  • D.世界统一于自然界
28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 (  )

  • A.国营经济
  • B.合作社经济.
  • C.资本主义经济
  • D.个体经济
29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30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

  • A.资本主义体系
  • B.民主主义体系
  • C.社会主义体系
  • D.共产主义体系
31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 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 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 B.矛盾的观点
  • 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 D.内因论的观点
3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 A.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3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 B.对立统一规律
  • 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 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3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经济基础是 (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 D.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6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 C.真理本身是一种客观事实
  • D.真理反映了客观
3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证明,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  )

  • A.依法治国
  • B.改革开放
  • C.和平共处
  • D.以德治国
38

我国的国体是 (  )

  • A.人民民主专政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 A.殖民地社会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40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41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D.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