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考前押密试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  )

  • A.独立国家
  •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
8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

  •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 B.控制力上
  •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9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1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

  • A.有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 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D.国民革命的影响
1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 A.两个不同的真理
  • B.真理发展中两个不同阶段
  •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 D.同一真理的辨证属性
13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这是指 (  )

  • A.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    8.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 C.新事物取代了旧事物
  • D.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全面协调可持续
  • B.以人为本
  • C.统筹兼顾
  • D.实事求是
15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这句话的含义是 (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 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是 (  )

  • A.并列关系
  • B.继承关系
  • C.继承与发展关系
  • D.发展关系
17

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是 (  )

  • A.矛盾规律
  • B.质量互变规律
  • C.否定之否定规律
  • D.因果规律
18

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会议是一 (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十二大
  • C.十三大
  • D.十四大
19

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共同富裕就意味着 (  )

  • A.所有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
  • B.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
  • C.分配上完全平等,否则会两极分化
  • D.先通过两极分化,再走向共同富裕
20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

  • 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 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 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 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
22

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 (  )

  • A.以人为本
  • B.发展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23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 A.辩证法的观点
  • B.诡辩论的观点
  • C.相对主义的观点
  • D.不可知论的观点
2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

  •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
  • C.民主集中制
  •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B.法制建设
  •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D.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

  • A.解放思想
  • B.群众路线
  • C.与时俱进
  • D.实事求是
29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

  • A.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 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0

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各种形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  )

  • A.对外贸易
  • B.对外技术交流
  • C.对外资金交流
  • D.承包国外工程
31

中国共产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
  •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 D.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32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  )

  • A.民族资产阶级
  • B.工人阶级
  • C.城市小资产阶级
  • D.农民阶级
33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 (  )

  • A.长期共存
  • B.民族平等
  • C.共同繁荣
  • D.民族团结
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  )

  •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C.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 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5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B.实现共产主义
  •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6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 (  )

  • A.香港问题
  • B.台湾问题
  • C.澳门问题
  • D.国际争端问题
37

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  )

  • A.帝国主义
  • B.封建主义
  • C.官僚资本主义
  • D.民族资本主义
38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 A.民族自治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民族团结制度
  • D.民族合作制度
39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C.对外开放,改革创新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指 (  )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