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  )

  • A.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B.科学技术可以直接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
  • C.科学技术可以取代劳动者的作用
  •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先进的因素
7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9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  )

  • A.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
  • B.凭借行政力量的支持
  • C.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 D.依靠产业政策扶持
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 D.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13

社会存在是指(  )

  • 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 B.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 D.自然与社会各种条件的总和
14

改革是中国的(  )

  • A.第一次革命
  • B.第二次革命
  • C.第三次革命
  • D.第四次革命
15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 B.坚持改革开放
  • C.坚持邓小平理论
  •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指的是(  )

  • A.由认识的实践
  • B.由实践到认识
  • C.由认识到真理
  • D.由真理到认识
17

关于社会发展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 B.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统一性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个性
  • C.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普遍性和共性
  • D.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8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 A.人与人的关系
  • B.物与物的关系
  • C.人和物的关系
  •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使市场(  )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  )

  • A.革命
  • B.建设
  • C.改革
  • D.开放
2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

  • A.信息功能
  • B.教化功能
  • C.强制功能
  •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22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艺术
  • B.国家政权
  • C.政党
  • D.哲学
23

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  )

  •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 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B.发展社会生产力
  • C.消灭贫穷,走向共同富裕
  • D.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26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

  • A.主要基础
  • B.主要内容
  • 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 D.性质
27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

  • A.客观规律
  • B.科学理论
  • C.社会实践
  • D.对人们是否有用
28

我国现阶段处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

  • A.国有经济
  • B.个体所有制经济
  • C.高科技经济板块
  • D.公有制经济
29

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  )

  • A.共同富裕
  • B.按劳分配
  • C.按需分配
  • D.社会公平
30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 A.国家资本主义
  • B.社会主义
  • C.半社会主义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结合
31

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32

社会形态是(  )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 B.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 C.政治法律制度与政治法律设施的统—
  •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33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 A.制度化、法律化
  • B.合理化、制度化
  • C.法律化、科学化
  • D.制度化、有序化
34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5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 D.社会、经济全球化
36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
  • B.爱国主义
  • C.集体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37

下列各种收入中,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 A.集体企业中职工工资收入
  •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 C.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 D.股份制企业工的分红收入
38

国有经济是指(  )

  • A.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 B.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 C.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 D.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39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 B.改革创新
  • C.共产主义
  • D.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