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6

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  )

  •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 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 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 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7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8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

  • A.对外贸易
  • B.对外资金交流
  • C.对外技术交流
  • D.对外劳务合作
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 B.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D.存在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10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11

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B.《井冈山的斗争》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反对本本主义》
12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4

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

  • A.四个经济特区
  • B.十四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 C.海南经济特区
  • D.上海浦东开发区
15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 B.公有制水平高低
  •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7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

  • A.社会主义企业
  •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 C.社会主义经济实体
  • D.人民代表大会
18

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

  • A.性质和方向
  • B.核心和原则
  • C.内容和方针
  • D.目标和任务
19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
  • B.小资产阶级
  • C.无产阶级
  • D.农民阶级
21

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

  • A.思想作风建设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 C.领导作风建设
  • D.组织建设
22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 A.实物性
  • B.运动性
  • C.客观实在性
  • D.可知性
23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

  •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 D.生产力发展水平
24

“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的优劣有关”,这种关于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见解是(  )

  • A.正确的
  • B.错误的
  • C.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
  • D.过分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
25

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  )

  • A.四马分肥
  • B.定息
  • 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 D.国家资本主义
27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 A.改革开放
  • B.民主法治
  • C.农村城市协调发展
  • D.东部西部协调发展
28

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  )

  •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全面改革
  • B.扩大开放,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
  •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D.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
2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

  • A.旧中国向中国过渡
  •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2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  )

  • A.认清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 B.认清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
  • C.认清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状况
  • D.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3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34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 A.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 C.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
  • D.调节制度和决策体系
3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  )

  • A.又快又好发展
  • B.又快又稳发展
  • C.又好又快发展
  • D.又好又稳发展
3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社会公平正义
  • B.民主法制
  •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D.诚信友爱
37

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

  • A.帝国主义
  • B.封建主义
  • C.民族资本主义
  • D.官僚资本主义
38

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  )

  • A.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 B.适当削弱宏观调控
  • C.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宏观调控
  • D.取消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9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地方自治
  • B.联邦制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基层民主制度
4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

  •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