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考前预测试卷六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 ( )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B.实现个人收入的平均分配
  • C.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 D.共同富裕
8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 )

  • A.感性认识的范畴
  • B.理性认识的范畴
  • C.认识的基本形式
  • D.认识的基本方法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经济基础是 ( )

  • 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 C.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 D.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 A.公有制经济
  • B.股份制经济
  • C.国有经济
  • D.集体经济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

  • A.根本属性
  • B.存在形式
  • C.唯一属性
  • D.运动方式
12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 )

  • A.企业
  • B.中介机构
  • C.国家
  • D.个人
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人们培育的义利观是( )

  • A.个人利益至上
  • B.国家利益第一
  • C.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 D.必要时,国家利益服从公民个人利益
14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

  • A.地质学和胚胎学
  •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 C.机械力学
  •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 ( )

  •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 B.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D.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
17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

  • A.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B.改革开放不动摇
  •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 )

  • A.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 B.决定生产力的变化
  • C.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 D.解放生产力
20

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 )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1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

  • A.抑制通货膨胀
  • 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 C.保持经济增长
  •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22

从根本上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打破是在 (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党的十二大
  •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D.党的十五大
2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 A.发展生产力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
  •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C.发展生产力与科技、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
  • D.发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
24

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中,关键是指( )

  •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 B.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25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 ( )

  • A.社会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道德关系
  • D.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经济关系
26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

  •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7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指标完成于( )

  • A.1952年
  • B.1953年
  • C.1956年
  • D.1957年
28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 )

  • A.列宁
  • B.邓小平
  • C.毛泽东
  • D.刘少奇
29

毛泽东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联合政府》
  •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0

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 ( )

  • A.一党制
  • B.两党制
  • C.多党制
  •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31

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 )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32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

  • 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
  • B.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33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34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认为 ( )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 B.市场经济是国家干预的经济
  •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 D.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36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保障的是 ( )

  • A.社会救助
  • B.社会保险
  • C.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 D.商业保险
37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B.坚持两手抓不动摇
  •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38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 )

  •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39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 ( )

  • A.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
  • B.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希望
  • D.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
40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C.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