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考前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

  •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的需要
  •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8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是

  • A.十六届二中全会
  • B.十六届三中全会
  • C.十六届四中全会
  • D.十六届五中全会
10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

  • A.改革基本政治制度
  • B.改革具体政治制度
  • C.改革基层政治制度
  • D.改革县级以上的工作制度
12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 ( )

  • A.服务型政府
  • B.领导型政府
  • C.权威型政府
  • D.法制型政府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4

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

  • A.农民阶级
  • B.小资产阶级
  • C.民族资产阶级
  • D.大资产阶级
15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指

  • A.买办阶级
  • B.自由职业者
  • C.民族资产阶级
  • D.小知识分子阶层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 A.没收富农多余财产
  • B.保存富农经济
  • C.消灭富农经济
  • D.限制富农经济
17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1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 B.思想发展史
  • C.劳动发展史
  • D.国家发展史
19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做到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需实现

  • A.社会再生产从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 B.经济发展从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变
  • C.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D.社会生产方式从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变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C.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革命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 A.帝国主义
  • B.封建主义
  • C.官僚资本主义
  • D.民族资本主义
22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3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 A.陕甘宁根据地
  • B.太行山根据地
  • C.晋察冀根据地
  • D.晋冀鲁豫根据地
25

按劳分配的原则是

  • A.一切社会共有的原则
  • B.公有制社会共有的原则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原则
  • 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26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B.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 D.必然与偶然的联系
2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 B.《井冈山土地法》
  • C.《兴国土地法》
  • D.《军委会土地法》
28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

  • A.可有可无的作用
  • B.破坏性的作用
  • C.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 D.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29

在党的七大上对党的优良作风第一次作简明概括的是

  • A.毛泽东的政治报告
  • B.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
  • C.朱德的军事报告
  • D.中国共产党章程
30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次深刻革命,这是因为它

  • A.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 B.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 C.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 D.肯定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3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思想
  • B.集体主义思想
  • C.人道主义思想
  • D.共产主义思想
32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此论断指的是 ( )

  • A.民主只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 B.民主是衡量社会制度的标准
  • C.民主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 B.建设农村根据地
  • C.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D.党的建设
34

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 ( )

  • A.矛盾分析法
  • B.定性分析法
  • C.定量分析法
  • D.数理分析法
35

世界观是人们

  • A.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 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 C.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D.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3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7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 ( )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 B.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
38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
  •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 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 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
39

客观真理是指

  •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C.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 D.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式
41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加工订货
  • B.经销代销
  • C.统购包销
  • D.和平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