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7

90年代,我国对外开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  )。

  •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 B.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
  • C.吸收外资到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
  •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18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 B.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C.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 D.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19

毛主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是在(  )。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 B.中共"八大"上
  • C.《论十大关系》中
  • D.《论人民民主专政》中
20

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  )。

  • A.真理是相对的
  • B.真理中包含一定的错误
  • C.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
  • D.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21

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 A.改革开放
  • B.独立自主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三个有利于
22

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  )

  • A.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 B.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2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B.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25

在从猿到人的变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A.气候的变化
  • B.生理结构的改变
  • C.生活习性
  • D.生产劳动
26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是因为(  )。

  • A.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B.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C.中国共产党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D.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证
27

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迅速发展,这表明(  )

  • A.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 C.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只要改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8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一国两制构想
  • C.群众路线
  •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29

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

  • A.政治保证
  • B.组织保证
  • C.物质保证
  • D.发展动力
30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  )。

  •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31

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

  • A.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B.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 D.反腐化、反贪污、反官僚主义
3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

  •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
  •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3

阶级斗争根源与不同阶级(  )。

  • A.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 B.在思想观念上的根本对立
  • C.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 D.在社会分工上的不同地位
3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新民主主义
  • B.毛泽东思想
  • C.三民主义
  • D.邓小平理论
35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

  • A.加强党的建设
  • B.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 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6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全部历史得出的一条根本经验是(  )。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B.党的领导
  • C.统一战线
  • D.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