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预测试卷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指导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8

矛盾是指

  • A.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 B.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 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 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9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范畴是指 ( )

  • A.一切事物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 B.一切事物都有共同点
  • C.一切事物都无质的严格区别
  • D.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10

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 A.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原则
  • D.自由平等原则
12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 B.社会主义性质的
  • C.人民民主性质的
  • D.政治联盟性质的
1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 B.农民问题
  • C.革命对象问题
  • D.革命动力问题
14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 A.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 D.事物是否有相对稳定性的问题
15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是

  •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对立
  • B.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裂
  •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立
  • D.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相分裂
1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经济增长
  • B.实现现代化
  • C.可持续发展
  • D.人民利益
17

“存在就是被感知。”此观点属于

  • A.机械论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论
  • D.客观唯心主义
1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
  •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 C.没有固定的正式的组织形式
  • D.没有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1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中国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D.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召开
20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 B.共产党的领导
  • 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D.国民革命的影响
21

毛泽东在人民军队中提出要实行的三大民主是

  • A.政治、纪律、军事民主
  • B.思想、经济、军事民主
  • C.政治、军事、经济民主
  • D.政治、经济、文化民主
22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23

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

  • A.基础和动力
  • B.性质和方向
  • C.内容和动力
  • D.目标和方向
24

计划和市场是

  • A.划分不同社会制度的标志
  • B.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 C.都是调节经济发展的手段
  • D.两种互相对立的经济制度
25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 )

  • A.实事求是
  • B.群众路线
  • C.少数服从多数
  • D.坚持集体领导
26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 C.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 D.友好往来,增进了解
27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
  • B.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 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 D.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28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

  • A.殖民地社会
  •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

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的是

  • A.南昌起义
  • B.广州起义
  • C.八七会议
  • D.三湾改编
30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 B.澳门问题
  • C.台湾问题
  • D.港澳台问题
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 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 C.国情与党情的变化
  • D.中国人民的努力
32

系统是指

  • A.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
  • B.事物的普遍联系
  • C.同事物有关的诸要素的总和
  • D.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
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

  •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 B.按生产要素分配
  • C.按劳动能力分配个人消费品
  •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地质学和胚胎学
  •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 C.机械力学
  •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5

中国共产党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大会是 ( )

  • A.中共二大
  • B.中共三大
  • C.中共四大
  • D.中共五大
36

下列观点正确表达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是

  • A.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C.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们的经济生活
  • 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复杂多变的
37

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 B.战争与和平
  • C.革命和战争
  • D.和平与革命
3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D.坚持党的领导
39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 B.矛盾有其特殊性
  • C.矛盾有主次之分
  • D.矛盾有繁简之别
40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 B.发展的观点与不变观点的对立
  • C.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4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

  • A.直线论、循环论、宿命论
  • B.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 C.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
  •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