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团结协作
- B.民主监督
- C.政治协商
- D.参政议政
- 正确
- 错误
- A.反映具有摹写性
- B.反映具有创造性
- C.反映具有抽象性
- D.反映具有间接性
- A.改革是动力
- B.发展是目的
- C.稳定是基础
- D.稳定是前提
- 20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
- A.实践的观点
- B.物质的观点
- C.联系的观点
- D.发展的观点
- A.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 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 C.黑格尔的辩证法
- D.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 22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 B.发展生产力
- C.消灭剥削
-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A.工人阶级
- B.农民阶级
- C.知识分子
- D.民族资产阶级
- A.友好合作,真正不结盟
-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 A.以人为本
- B.执政为民
- C.管理人民
- D.一切为了人民
- 26
-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 B.战争与发展
- C.战争与革命
- D.和平与战争
- A.1997年7月1日
- B.1999年12月20日
- C.1997年12月20日
- D.1999年7月1日
- A.台湾问题
- B.香港问题
- C.澳门问题
- D.港澳问题
- 29
-
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A.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B.建立指导性的商品经济体制
- C.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1980年
- B.1985年
- C.1990年
- D.1992年
- A.科技创新
- B.改革开放
- C.与时俱进
- D.理论创新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A.解放思想
- B.与时倶进
- C.实事求是
- D.改革创新
- A.邓小平理论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科学发展观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7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 B.发展
- C.统筹兼顾
- D.全面协调可持续
- A.—切从实际出发
- B.实事求是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A.经济关系的总和
- B.政治关系的总和
- C.文化关系的总和
- D.—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社会基本矛盾
- B.社会生产力
- C.生产关系
- D.经济基础
- A.等同于自然界的发展
- B.不会受人的影响
- C.真正自然力作用下的发展
- D.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 C.产品分配关系
-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43
-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 B.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D.真理具有绝对性
- A.唯理论
- B.教条主义
- C.相对主义
- D.经验主义
- A.概念
- B.感觉
- C.知觉
- D.表象
- A.唯物主义反映论
- B.唯心主义先验论
- C.形而上学认识路线
- D.辩证法认识路线
- A.事物内部精华的方面
- B.事物内部糟粕的方面
- C.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 D.事物内部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 A.度就是事物特定的量
- B.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 C.度就是事物特定的质
- D.度就是关节点
- A.同一性和斗争性
- B.普遍性和特殊性
- C.必然性和偶然性
- D.客观性和发展性
- 50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实践性
- B.客观实在性
- C.运动性
- D.可知性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 C.意识是人的主观感受的产物
- D.意识就是客观存在
- A.可能和现实
- B.本质和现象
- C.形式和内容
- D.必然和偶然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B.时间的一维性
- C.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A.唯物主义
- B.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
- D.辩证法
- A.本体论和认识论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