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9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 A.将军自念,<U>岂尝有所恨乎?</U>岂尝有所恨乎:难道曾经有什么怨恨的事吗?
  • B.今将军尚不得夜行,<U>何乃故也。</U>何乃故也:这是什么缘故呢。
  • C.虏多且近,<U>即有急</U>,奈何。即有急:即使遇到紧急情况。
  • D.愿陛下矜愍愚诚,<U>听臣微志。</U>听臣微志: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
20

《种树郭橐驼传》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

  • A.被动句
  • B.判断句
  • C.宾语前置
  • D.双宾语句
21

“大同”社会是的理想社会模式( )

  • A.道家
  • B.法家
  • C.杂家
  • D.儒家
23

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

  • A.皆以力战为名。
  • B.斧斤以时入山林。
  •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4

《苦恼》的作者是( )

  • A.契诃夫
  • B.莫泊桑
  • C.屠格涅夫
  • D.高尔基
25

《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

  • A.1919年五四运动
  • B.1911年辛亥革命
  • C.1917年张勋复辟
  • D.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26

认为作文应“有补于世”的是( )

  • A.韩愈
  • B.王安石
  • C.柳宗元
  • D.白居易
27

辛弃疾的词集是( )

  • A.《东坡词》
  • B.《稼轩词》
  • C.《乐章集》
  • D.《漱玉词》
28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 A.李清照
  • B.李煜
  • C.苏轼
  • D.柳永
29

《论快乐》属于( )

  • A.学者散文
  • B.笔记散文
  • C.论事散文
  • D.文化散文
30

《山居秋暝》一诗中表达作者眷恋山林,向往归隐的决心的一句是( )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1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A.论点、论据、结论
  • B.立论、驳论、正论
  • C.引论、论据、结论
  • D.论点、论据、论证
32

《楚辞.九歌》有( )

  • A.9首
  • B.10首
  • C.12首
  • D.11首
33

《长亭送别》中反映莺莺反抗性格的一句是( )

  •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B.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 C.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D.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4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 A.演绎法
  • B.归纳法
  • C.类比法
  • D.对比法
35

茅盾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文学社团是( )

  • A.新月社
  • B.创造社
  • C.文学研究会
  • D.语丝社
36

在中国享有“七绝”最优秀的诗人是( )

  • A.李白
  • B.曹操
  • C.陶渊明
  • D.王昌龄
37

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

  • A.王维
  • B.陶渊明
  • C.孟浩然
  • D.李白
38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 )

  • A.《灭亡》、《寒夜》、《憩园》
  • B.《家》、《春》、《秋》
  • C.《雾》、《雨》、《电》
  • D.《雾》、《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