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深度押密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9

《风波》的时代意义在于( )

  • A.暴露民众的愚昧落后
  • B.揭露帝制余孽的阴谋复辟
  • C.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D.昭示革命难以唤醒民众
21

《种树郭橐驼传》的创作意图主要是( )

  •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
  • B.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
  • C.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
  • D.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
23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

  • A.培根
  • B.罗素
  • C.伏尔泰
  • D.马克思
24

《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

  • A.人像“幽灵”,马像“蜜糖饼”
  • B.姚纳挨“脖儿拐”,马挨鞭子
  • 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崽儿
  • D.没有人听姚纳诉说,马却听其诉说
25

笼罩《天净沙·秋思》全篇景色的是( )

  • A.枯藤老树
  • B.小桥流水
  • C.古道瘦马
  • D.夕阳西下
26

下列作品中,两种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的是( )

  • A.《风波》
  • B.《断魂枪》
  • C.《嘱咐》
  • D.《米龙老爹》
27

《香市》中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的主要目的是( )

  • A.追忆儿时的美好记忆
  • B.向往昔曰的繁华
  • C.反衬今曰香市的冷落
  • D.暴露农村的落后
29

在《报刘一丈书》中,所揭示的权贵者的性格特征是( )

  • A.贪婪虚伪
  • B.奴颜婢膝
  • C.狐假虎威
  • D.趋炎附势
30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

  • A.韩愈
  • B.自居易
  • C.柳宗元
  • D.岑参
31

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

  • A.不可为量<u>数</u>。数:数量
  • B.<u>申</u>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教导
  • C.何<u>以</u>伐为?以:介词,表原因
  • D.<u>举</u>天下之豪杰。举:列举
32

下列同属“新月派”的一组作家是( )

  • A.艾青、徐志摩、郭沫若
  • B.闻一多、郭沫若、冰心
  • C.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 D.郁达夫、徐志摩、艾青
33

宗臣写《报刘一丈书》的原因是( )

  •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34

下列句子中,“乃”字可译为“才”的是( )

  • A.<u>乃</u>徙为上郡太守
  • B.<u>乃</u>许之,以为前将军。
  • C.今<u>乃</u>弃黔首以资敌国。
  • D.<u>乃</u>竞辍其技不奏。
35

《大同》出自《礼记》,下面对其陈述正确的是( )

  • A.《礼记》是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 B.《礼记》中的《仪礼》、《周礼》、《周官》合称“三礼”
  • C.《礼记》成书是在春秋时代
  • D.《礼记》的内容主要涉及了上古三代的礼仪制度
3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写景的主要特点是( )

  • A.移情于景
  • B.白描铺叙
  • C.虚实交错
  • D.因情造景
37

《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 A.直抒胸臆
  • B.夸张笔法
  • C.外貌和语言描写
  • D.行动和表情描写
38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体现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9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的词句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