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简述意志的品质。
- A.宗教
- B.历史学
- C.哲学
- D.生理学
- A.希波克利特
- B.巴甫洛夫
- C.盖伦
- D.冯特
- A.注意的范围
- B.注意的稳定性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转移
- A.激情
- B.心境
- C.应激
- D.热情
- A.无意识记
- B.有意识记
- C.机械识记
- D.意义识记
- A.双重抑制
- B.前摄抑制
- C.单一抑制
- D.倒摄抑制
- A.偏态分布
- B.正偏态分布
- C.常态分布
- D.负偏态分布
- A.安全需要
- B.归属与爱的需要
- C.尊重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A.后象
- B.表象
- C.想象
- D.联想
- A.发散思维
- B.再造思维
- C.分析思维
- D.直觉思维
- A.需要
- B.激情
- C.意志
- D.动机
- A.瞬时记忆
- B.短时记忆
- C.长时记忆
- D.无意识记忆
- 21
-
简述教学的任务。
- A.分科课程为主
-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 C.综合课程为主
-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
- A.课程设置
- B.课程目标
- C.课程内容
- D.课程结构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 B.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 C.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 D.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 A.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
- B.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 C.1922年制定的“六三三学制”
- D.1951年颁布的新中国学制
- A.中等教育制度
- B.社会教育制度
- C.学校教育制度
- D.高等教育制度
- A.示范性
- B.创造性
- C.间接性
- D.主体性
- A.教好课
- 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 C.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
- D.认真执行校长指令
- A.校外活动
- B.课外活动
- C.各科教学
- D.社会实践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 A.加里宁
- B.苏霍姆林斯基
- C.杜
- D.陶行知
- 36
-
教育学的源泉是( )
- A.教育理论
- B.教育需要
- C.教育思想
- D.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