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思维力
- D.注意力
- A.少年期
- B.青年期
- C.成年期
- D.老年期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热情
- A.注意的范围
- B.注意的稳定性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转移
- A.知觉的选择性
- B.知觉的整体性
- C.知觉的理解性
- D.知觉的恒常性
- A.完成图片
- B.排列图片
- C.实物组合
- D.数字推理
- A.选择性
- B.维持性
- C.调节性
- D.指向性
- A.知觉的选择性
- B.知觉的理解性
- C.知觉的整体
- D.知觉的恒常性
- A.感知
- B.感觉
- C.知觉
- D.认知
- 16
-
“谈梅生津”属于( )
- A.条件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 D.两者都不是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 B.心理过程和情感过程
- 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 A.感觉
- B.记忆
- C.动机
- D.思维
- 21
-
简述教师的专业素质。
- A.马克思
- B.苏霍姆林斯基
- C.席勒
- D.朱光潜
- A.单一课与综合课
- B.复习课与新授课
- C.讲授课与活动课
- D.讲授课与自学课
- A.六艺
- B.四书五经
- C.骑士七艺
- D.自然科学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 B.《大教学论》
- C.《教育漫画》
- D.《学记》
- A.加速或延续作用
- B.决定作用
- C.加速作用
- D.延续作用
- A.由知到行的转化
- B.由知到情的转化
- C.由知、情到意、行的转化
- D.由行到知的转化
- A.班集体
- B.学生
- C.接班人
- D.班干部
- A.政治观点的教育
- B.思想品质的教育
-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 D.品德教育
- 33
-
儿童的发展包括( )
- A.身体和心理
- B.精神和物质
- C.成长与发展
- D.学习与成长
- A.国家领导
- B.学校领导
- C.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 D.生活物质条件
- A.1949
- B.1958
- C.1965
- D.1978
- A.小学五年,初中四年
- B.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 C.小学六年,高中三年
- D.初中六年,高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