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2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 A.应变能力
  •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 C.想像力
  • D.直觉思维能力
8

人的能力有“早慧”和“大器晚成”的表现,这反映了能力哪一方面的差异?(  )

  • A.能力类型差异
  • B.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 D.能力遗传素质的差异
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哪一个特性?

  • A.思维的间接性
  • B.思维的概括性
  • C.思维的直觉性
  • D.思维的抽象性
11

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是(  )

  • A.瑟斯顿
  • B.加德纳
  • C.斯腾伯格
  • D.达斯
1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技能单位是(  )

  • A.神经中枢
  • B.神经元
  • C.反射弧
  • D.突触
13

明明知道某个字,可就是想不起来,事后却能忆起的现象叫(  )

  • A.舌尖现象
  • B.动机遗忘
  • C.前摄抑制
  • D.后摄抑制
15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属于(  )

  • A.动作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感知运动思维
16

系统脱敏法最早由下列谁创立的?(  )

  • A.罗杰斯
  • B.弗洛伊德
  • C.沃尔甫
  • D.杜威
17

在心理咨询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为矫正法(  )

  • A.自由联想
  • B.系统脱敏
  • C.厌恶疗法
  • D.强化和惩罚
23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特点主要是学习掌握(  )

  • A.直接经验
  • B.间接经验
  • C.语数外知识
  • D.实际操作能力
26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

  • A.社会主义教育与剥削阶级教育的分水岭
  • B.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 C.资本家剥削童工的主要手段
  • D.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7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  )

  • A.决定作用
  • B.辅助作用
  • C.主导作用
  • D.不起作用
28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 A.《论语》
  • B.《孟子》
  • C.《老子》
  • D.《学记》
29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 A.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
  • B.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 C.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
  • D.目的性、选择性、自发性
30

教育史上“新三中心”是指(  )

  • A.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 B.教材中心、教育中心、课堂中心
  • C.教师中心、教学中心、课堂中心
  • D.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31

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元末
  • B.明末
  • C.清末
  • D.民国初期
32

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 A.情感化
  • B.理智性
  • C.全面性
  • D.融合性
35

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的是(  )。

  • A.复杂性、创造性
  • B.局限性、区域性
  • C.自觉性、感化性
  • D.传递性、短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