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秘鲁寒流
- B.季风环流
- C.西风漂流
- D.西澳大利亚寒流
- A.哈尼族、朝鲜族、壮族
- B.蒙古族、满族、傣族
- C.回族、彝族、傣族
- D.土家族、布依族、黎族
- A.泰晤士河——英国
- B.莱茵河——西班牙
- C.伏尔加河——德国
- D.多瑙河——法国
- A.①地段
- B.②地段
- C.③地段
- D.④地段
- A.1000 米
- B.1300 米
- C.2000 米
- D.1400 米
- A.地球运行至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C.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 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 A.①处适合种植亚热带水果
- B.②处适合发展乳、肉、家禽、蔬菜
- C.③处适合种植棉花
- D.④处适合种植冬小麦等粮食作物
- A.国家政策引导
- B.市场的需求
-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 D.科技水平的高低
- A.①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③④
- A.有优良的港湾便于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 B.受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小
- C.有适合的气候条件
- D.接近太平洋的大渔场
- A.水能
- B.电能
- C.核能
- D.太阳能
- A.罗马、伦敦、阿斯旺、孟买
- B.孟买、罗马、阿斯旺、伦敦
- C.伦敦、罗马、孟买、阿斯旺
- D.孟买、阿斯旺、罗马、伦敦
- 19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和北方的春旱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B.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
- C.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 D.夏季江淮地区的梅雨,是华南准静止锋停留此地造成的
- A.马来群岛南侧多火山、地震是由于其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 B.土耳其处在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
- C.台湾所处的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 D.喜马拉雅山脉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 A.黄土高原、三江平原
- B.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 C.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D.泰山、庐山
- A.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 B.蔗—果—桑—鱼
- C.畜牧业—谷物生产
- D.农—林—牧—副—渔
- A.吉林长白山
- B.台湾玉山
- C.江西庐山
- D.山东泰山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C.城市热岛效应
- D.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
- A.黑海、伏尔加河是区内重要的灌溉水源
- B.哈萨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 C.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属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D.哈萨克斯坦是仅次于蒙古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
- A.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 C.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 D.环境质量改善与人口素质提高
- 27
-
法国的《民法典》颁布于
- A.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 B.拿破仑统治时期
- C.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 D.巴黎公社革命时期
- A.“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发动的
- B.“四一二”政变是汪精卫发动的
- C.“四一二”政变发生在上海
- D.“四一二”政变发生在1927年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30
-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 B.宋太宗
- C.宋神宗
- D.宋高宗
- A.李大钊
- B.陈独秀
- C.蔡元培
- D.鲁迅
- A.秋收起义
- B.广州起义
- C.南昌起义
-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 A.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 B.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 C.主张肢解德国
- D.维持战前德国状况
- 34
-
汉代发明地动仪的科学家是
- A.张衡
- B.张仲景
- C.郭守敬
- D.马钧
- A.1950~1954 年
- B.1953~1957 年
- C.1952~1956 年
- D.1954~1958 年
- A.英国
- B.法国
- C.荷兰
- D.西班牙
- 37
-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叶剑英
- B.刘伯承
- C.朱德
- D.彭德怀
- A.哥伦布到达南美洲
- B.达·伽马进入印度
- C.郑和下西洋
-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1913 ~1917 年
- B.1913 ~1918 年
- C.1914 ~1918 年
- D.1914 ~1919 年
- A.德黑兰会议决议
- B.开罗会议决议
- C.雅尔塔会议决议
- D.波茨坦会议决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废藩置县
- B.发展工商业
- C.锁国政策
- D.确认土地私有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租调徭役制
- B.租庸调制
- C.两税法
- D.一条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