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土地生产力日趋丧失
- B.全球变暖
- C.臭氧层空洞
- D.森林面积缩减
- A.大城市人口迁入县以下小城镇
- B.东部城市迁向西部及边疆地区
- C.农村人口迁向东北、西北地区
- D.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内地人口迁入沿海和工矿区
- A.罗马、伦敦、阿斯旺、孟买
- B.孟买、罗马、阿斯旺、伦敦
- C.伦敦、罗马、孟买、阿斯旺
- D.孟买、阿斯旺、罗马、伦敦
- A.水能
- B.电能
- C.核能
- D.太阳能
- A.两自都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 B.两国都是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 C.两国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 D.两国首都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不是经济中
- A.卢浮官一一英国
- B.水城威尼斯——西班牙
- C.音乐之都维也纳一一奥地利
- D.自由女神——日本
- A.南方地区
- B.西北地区
- C.北方地区
- D.青藏地区
- A.塔里木盆地
- B.刚果盆地
- C.四川盆地
- D.南阳盆地
- A.气候干旱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 B.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 C.土壤肥力大,各种病虫害较少
- D.光照充足.而且有灌溉水源 【 】
- A.美国
- B.俄罗斯
- C.中国
- D.巴西
- A.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少数民族
- B.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但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都分布在西南地区
- C.我国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只占全国人口的10%
- D.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 A.国土跨亚、非两洲
- B.全国都属热带沙漠气候
- C.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塞得港是全国最大的海港
- D.长绒棉是本国的经济支柱
- A.阿拉伯海
- B.地中海
- C.波罗的海
- D.日本海
- A.澳大利亚
- B.加拿大
- C.美国
- D.中国
- A.自然带由A到B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 B.自然带由A到B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 C.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分异与自然带由A至B的地域分异规律完全相同
- D.自然带体现出的纬度地带性在各大陆的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 A.多火山、地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 C.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 D.农业大型机械化,粮食单产高
- A.地中海气候
- B.季风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 D.极地气候
- A.荷兰填海造田
- B.我国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
- D.我国黄土高原上修筑梯田
- A.1:200 000
- B.1:2 000 000
- C.1:20 000 000
- D.1:20 000
- A.欧盟的形成
-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C.联合国的建立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A.萨拉托加战役
- B.马斯顿荒原战役
- C.萨多瓦会战
- D.色当会战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 B.关税问题
- C.原料问题
- D.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 A.工人和农民
-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 D.新贵族和自耕农
- A.伊丽莎白
- B.詹姆士一世
- C.查理一世
- D.詹姆士二世
- A.②①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④①③
- D.①③④②
- A. 1814年
- B.1846年
- C.1848年
- D.18 70年
- A.19 50~1954年
- B.1953~1957年
- C.1952~1956年
- D.1954~1958年
-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的结果
-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瑷珲条约》
- A.英国
- B.法国
- C.日本
- D.德国
- A.租调徭役制
- B.租庸调制
- C.两税法
- D.一条鞭法
- A.回纥
- B.突厥
- C.契丹
- D.吐蕃
- 44
-
西域都护始设于 【 】
- A.西汉
- B.东汉
- C.西晋
- D.唐朝
- A.官渡之战
- B.赤壁之战
- C.淝水之战
- D.土木堡之战
- A.孟子
- B.孙子
- C.庄子
- D.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