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中国共产党成立
- A.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 B.限制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耕地面积
- C.取消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
- D.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 A.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 B.天赋人权的主张
- C.实行宪政的政治体制
- D.三权分立的原则
- A.美国
- B.巴西
- C.印度
- D.中国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海陆位置
- B.地表形态
- C.热量条件
- D.水文条件
- A.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 B.亚洲的印度尼西亚
- C.北美洲的墨西哥
- D.南美洲的阿根廷
- A.阿拉伯海
- B.地中海
- C.几内亚湾
- D.红海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森林
- B.草原
- C.荒漠
- D.沼泽
- 17
-
读表1,完成31-32题。表1为我国四个省区常住人口(2000年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面积资料。
四川省常住人口在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期间约减少280万,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发
- B.迁出人口数量大
- C.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
- D.人口的平均寿命缩短
- A.广东
- B.山东
- C.河南
- D.四川
- 19
-
三座科学考察站()
- A.均位于东半球
- B.其中的昆仑站距南极点最近
- C.均位于南极圈以内
- D.其中的中山站最靠近南美大陆
- A.6时
- B.9时
- C.13时
- D.15时
- A.40。~50。N
- B.30。~40。N
- C.20。~30。N
- D.50。~60。S
- A.2:8
- B.3:7
- C.4:6
- D.5:5
- A.地表起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 B.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
- C.流水作用弱,地表物质移动慢
- D.风力侵蚀强,气温日较差大
- A.10:40
- B.12:10
- C.16:15
- D.22:05
- A.云贵高原
- B.塔里木盆地
- C.四川盆地
- D.东南丘陵
- 26
-
该河注入()
- A.北海
- B.黑海
- C.咸海
- D.里海
- A.水流较平稳,航运价值高
- B.地处低纬,冬季无结冰
- C.上游支流少,下游支流多
- D.干流落差极大,水能极为丰富
- A.多瑙河
- B.莱茵河
- C.伏尔加河
- D.乌拉尔河
- A.国有企业私有化
- B.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 C.扩大社会福利
- D.加入欧洲共同体
- A.彻底纠正了赫鲁晓夫的冒进
-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C.体现了勇于改革的精神
- 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赫鲁晓夫的理论
- A.欧洲被铁幕隔开为对立的两部分
- B.援助土耳其和希腊
- C.援助西欧复兴以抗衡苏联
- D.在世界各地抵制“极权政权”的扩张
- A.威尔逊
- B.罗斯福
- C.克里蒙梭
- D.奥兰多
- A.敦刻尔克战役
-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阿拉曼战役
- D.诺曼底战役
- A.八七会议
- B.瓦窑堡会议
- C.遵义会议
- D.洛川会议
- A.罗马天主教教廷
- B.国家干预宗教
- C.人们信仰宗教
- D.成立教会组织
- A.盛行奴隶制
- B.工商业发达
- C.要求提高关税
- D.要求保护国内市场
- A.五四运动时期
- B.北伐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A.瑞金
- B.遵义
- C.延安
- D.北平
- A.北宋
- B.南宋
- C.明代
- D.清代
- A.金田
- B.永安
- C.天京
- D.安庆
- A.军机处
- B.总理衙门
- C.理藩院
- D.责任内阁
- A.张仲景
- B.孙思邈
- C.沈括
- D.李时珍
- A.北宋与辽国
- B.北宋与西夏
- C.南宋与金国
- D.南宋与元
- A.七国之乱
- B.八王之乱
- C.陈桥兵变
- D.安史之乱
- A.山顶洞人
- B.北京人
- C.元谋人
- D.蓝田人
- A.赵国、魏国、燕国
- B.魏国、燕国、韩国
- C.燕国、韩国、赵国
- D.韩国、赵国、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