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

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26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唯湖以委……官赋私负成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所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栗。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马克思在这里是用来“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总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8

33.尽管过去几年已经发生多起震惊全美、死伤众多的恶性枪击案,民众在要不要控抢问题上反应强烈,但在美国步枪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大选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有意回避控抢问题。这表明

  • A.在具体议题上美国两党的政策和主张没有明显差别
  • B.美国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 C.两党竞选过程中形成的议题不反映民意
  • D.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利游戏
13

28.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16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18

24.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 B.我国居民更多的选择去美国旅游
  •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19

21.“戴维营协议”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以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下列各项中,属于“戴维营协议”重要文件的是

  • A.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 B.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 C.《关于签订一项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要》
  • D.《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20

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22

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23

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29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30

11.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 A.同时出现日落
  • B.经过太阳直射点
  • C.是维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31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32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图完成9、10题。

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33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

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35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37

4.我国钓鱼岛福建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 B.有寒流经过
  • 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 D.盛行上升补偿流
38

3.“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