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①②
- B.①④
- C.② ③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 ③
- D.③④
- A.①②
- B.③④
- C.① ③
- D.②④
- A.① ③
- B.②④
- C.② ③
- D.①④
- A.① ③
- B.②④
- C.② ③
- D.①④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① ③
- B.①④
- C.② ③
- D.②④
- 13
-
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A.失败是成功之母
- B.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 C.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D.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A.②①③④
- B.B.②③④①
- C.C.③②①④
- D.D.③①②④
- A.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 B.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 C.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D.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 A.A.①②③
- B.B.①②④
- C.C.①③④
- D.D.②③④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 21
-
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 ,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 B.20世纪5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
- D.20世纪70年代
- A.土地过度集中
- B.有田者无力可耕
- C.小农户个体经营
-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 B.提倡使用白话文
-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倾向
-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 A.东周诸侯国与元省制
-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
-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 D.“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 28
-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24日2时52分
- B.24日2时08分
- C.23日3时08分
- D.22日2时52分
- 31
-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 A.A.③至④
- B.B.④至⑤
- C.C.⑥至⑦
- D.D.⑨至于⑩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 B.B.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 C.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 D.D.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
- A.A.向斜 东侧大
- B.B.背斜 东侧小
- C.C.向斜 西侧大
- D.D.背斜 西侧小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②①③
- A.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 B.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 C.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 D.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