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缘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________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的____________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2)(11分)
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__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0.2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2
0. 0572
0. 0734
0. 0915
△Ek/J
0.0430
0. 0570
0. 0734
0. 0907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 △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 -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___kg(g取9.8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 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
- 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
- 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
- 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A.a<xB.b<x<c
- C.c<x<d
- D.d<x<e
- 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 D.甲、乙在t =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
- 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
- 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
- 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 A.用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渐降低
-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 C.滴加FeCl<sub>3</sub>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点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点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流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 ︰1
- B.该浓硝酸中HNO<sub>3</su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 的体积分数是80%
- D.得到2.54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 C.ATP的合成与分解
-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 28
-
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①
0.1
0.1
9
②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sup>-</sup>)=c(K<sup>+</sup>)-c(A<sup>-</sup>)=<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2d/a22d30624f5d86c25be6f0db03137d.jpg" alt="" />mol·L<sup>—1 </sup>
-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sup>-</sup>)+c(HA)>0.1mol·L<sup>-1</sup>
-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sup>+</sup>)=c(A<sup>-</sup>)>c(OH<sup>-</sup>) =c(H+)
- 29
-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
2Z(g) △H< 0,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sup>-3</sup>mol·L<sup>-1</sup>·min-1
-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 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 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 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 31
-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sub>2</sub>、SiO<sub>2</sub>、 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32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l<sub>2</sub>通入水中:Cl<sub>2</sub>+H2O = 2H<sup>+</sup>+Cl<sup>-</sup>+ClO<sup>-</sup>
- B.双氧水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sub>2</sub>O<sub>2</sub><sup>+</sup>2H<sup>+</sup>+2I<sup>-</sup>=I<sup>2+</sup>2H<sub><sup>2</sup></sub>O
- 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sub>4</sub>溶液:2Cu<sup>2+</sup>+2H<sub>2</sub>O<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4/1125dc29420ce1de117ceee096260f.jpg" alt="" />2Cu+O<sub>2</sub>↑<sup>+</sup>4H<sup>+</sup>
-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sub>2</sub>O<sub>3</sub><sup>2-</sup>+4H<sup>+</sup>=SO<sub>4</sub><sup>2-</sup>+3S↓<sup>+</sup>2H<sub>2</sub>O
- A.二氧化硫课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