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A.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 B. 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D. 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自由引导人民》
- B. 《拾穗者》
- C. 《向日葵》
- D. 《格尔尼卡》
-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 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 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 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 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 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 11
-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 世纪,其产量约为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 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 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 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 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 A.(1)(2)(3)
- B.(2)(3)(4)
- C.(1)(3)(4)
- D.(1)(2)(4)
-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冶方针
-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冶的促进
-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24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 ~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