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5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6分)

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3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15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16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18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5

图1反映的是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26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27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A.《本草纲目》
  • B.《齐民要术》
  • C.《九章算术》
  • D.《石氏星表》
28

朱元璋认为,“札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31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32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33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