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刑法典
- B.单行刑法
- C.附属刑法
- D.刑法修正案
-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张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而张某负轻伤
-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 D.某丁在旅馆内偷了同室王某的存物牌,欲冒领王某所存的物品,后遇到王某正在寻找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里取出交给王某
- A.抢劫罪
- B.遗弃罪
- C.故意杀人罪
- D.放火罪
- A.禁止不确定的刑罚
- B.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 C.禁止行为后的重法
- D.禁止采用习惯法
- A.医生
- B.护士
- C.医剂人员
- D.未取得行医资格的人
- A.为了出卖目的而收买妇女、儿童的
- B.为了出卖目的而拐骗妇女、儿童的
-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妇女、儿童的
- D.贩卖妇女、儿童的
- A.累犯
- B.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
- C.因犯抢劫罪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的
- D.触犯任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
- A.托管物
- B.遗忘物
- C.埋藏物
- D.遗失物
- 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
- B.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 C.基于数个同一的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且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 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且刑法无特别规定的犯罪
- A.担任行政机关的领导人
- B.担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 C.担任各级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领导人
- D.担任私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 A.如甲妻尚未结婚,夫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
- B.如甲妻再婚,则夫妻关系已不存在
- C.如甲妻再婚后又离婚,夫妻关系可自行恢复
- D.如甲妻再婚后配偶又死亡,夫妻关系不可自行恢复
- A.分遗产时张乙自愿要电视机,故无权要求张甲、张丙进行补偿
- B.张甲、张丙构成不当得利
- C.张甲、张丙应承担权利的瑕疵担保责任
- D.张甲、张丙应按其所得遗产比例向张乙进行补偿
- A.下落不明满2年的
- B.下落不明满4年的
- C.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 D.战争期间下落不明,自其无音信起满2年的
- A.若杜某不同意李某入伙而钟某同意,则李某不能入伙
- B.若杜某和钟某都同意李某入伙,但在入伙协议中约定李某不执行合伙事务并不能自营饭店
- C.若李某入伙后,饭店经营不善致合伙散伙,对于1998年5月以前合伙债务李某不负偿还之责
- D.若李某入伙后,饭店经营不善致合伙散伙,对入伙之前债务李某与杜某、钟某负连带责任,但有权就其承担的超过自己应当承担的数额向杜某、钟某追偿。
- A.民政部门
- B.甲的父亲所在单位
- C.甲的母亲所在单位
- D.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 A.又聋又哑的人
- B.盲人
- C.无行为能力人
- D.限制行为能力人
- A.产品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
- B.消费者只能向产品制造者要求赔偿损失
- C.受害人的过错可以成为产品制造者的抗辩理由
- D.不合格的产品的认定必须依据法定的标准
- 25
-
无权代理包括( )。
- A.未经授权的代理
- B.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 C.滥用代理权的代理
- D.超越代理权限的代理
- A.间接代理行为
- B.无权代理行为
- C.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的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行为
- D.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 A.小司寇
- B.大理寺卿
- C.大理
- D.司寇
- 28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 B.《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
- C.《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
- D.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
- A.公民甲应承担赔偿责任
- B.公民甲的父母应当承担责任
- C.公民甲如有经济能力,应该由公民甲承担赔偿责任
- D.公民甲如没有经济能力,应该由公民甲的父母承担清偿责任
- A.腰斩
- B.定杀
- C.具五刑
- D.夷三族
- A.基本法典
- B.解释例
- C.关系法规
- D.判例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属于事先监督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 C.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以附带性审查为主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属于事后监督
- A.退休权
- B.休息权
- C.物质帮助权
- D.受教育权
- A.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
- B.明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 C.确认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 D.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A.最早提出设立宪法法院的是奥地利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汉斯·凯尔森
- B.我国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C.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是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体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 D.专门机关负责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 A.地方自治
- B.议会主权
- C.中央权力扩大
- D.行政权力扩大
- 37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 B.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 C.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 D.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 A.听取国务院的工作报告
- B.审议国务院的工作报告
- C.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 D.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 A.有权解释
- B.行政解释
- C.法定解释
- D.正式解释
- A.法律事实
- B.法律本身
- C.法律废除
- D.海啸
- 4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法律意识包括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它在法律的演进、创制和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B.法律意识相对独立于法律制度,它是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
- C.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的传统之所以可以延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意识强有力的传承作用
- D.从当代中国的语言环境来看,法律意识通常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
- 4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
- B.对法的类型划分,西方法学家往往根据某种外部联系进行划分,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则透过表象正确把握法的本质及其共性,将法划分为剥削阶级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
- C.中国法律是氏族习惯的直接延续和发展,古罗马法律是对氏族习惯的根本变革
- D.中西法律均是在古代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过程中形成的
-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的法律的活动
-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 A.行政监察
- B.行政复议
- C.审计监督
- D.国务院有权撤销各部委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
- A.其他社会组织(除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外)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 B.司法判决
- C.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法律文件
- D.国家权力机关发布的个别性法律文件
- 4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的差异
- B.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
- C.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
- D.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
- A.中国实行成文法,没有不成文法
- B.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 C.判例法尽管以文字形式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 D.不成文法大多是习惯法
- A.犯罪的主体不同
- 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 C.犯罪的结果不同
- D.犯罪行为不同
-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死亡
- B.故意伤害致使被害人死亡
- C.强奸妇女致使被害妇女死亡
- D.抢劫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死亡
- A.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的,五条件地适用刑法
- B.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五条件地适用刑法
- C.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人员的,无条件地适用刑法
- D.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的,有条件地适用刑法
- A.犯罪人的罪过形式,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 B.犯罪人的受教育程度
- C.犯罪的手段、时间、地点
- 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 A.抢劫罪
- B.抢夺罪
- C.持枪抢夺罪
- D.持枪抢夺,按抢劫罪论处
- A.全部法优于部分法
-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 C.重法优于轻法
- D.轻法优于重法
- A.简单罪状
- B.叙明罪状
- C.空白罪状
- D.引证罪状
- A.学校、幼儿园
- B.医院
- C.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机关
- D.经法人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 A.供货方所在地
- B.需货方所在地
- C.供货方或需货方所在地
- D.供货方和需货方之间的中间地
- A.甲
- B.乙
- C.丁
- D.乙、丁共有
- A.自物权
- B.典权
- C.地役权
- D.地上权
- A.存款单
- B.股份
- C.商标专用权
- D.土地使用权
- 60
-
相邻权的性质属于( )。
- A.他物权
- B.地役权
- C.独立物权
- D.不动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扩张
- A.李某所有
- B.赵某与李某所有
- C.赵某所有,李某应返还不当得利
- D.赵某所有,因给付行为属于重大误解
- A.傅别
- B.质剂
- C.私契
- D.红契
- A.委托授权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出具委托书,而代理合同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 B.委托授权行为可以事后追认的方式实施,而代理合同只能事前订立
- C.委托授权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而代理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 D.委托授权行为是诺成性法律行为,而代理合同是实践性法律行为
- A.宋朝
- B.五代十国
- C.明清时期
- D.秦朝
- A.武德律
- B.永徽律疏
- C.唐六典
- D.开元律疏
- A.人民
- B.国民
- C.公民
- D.各族人民
- A.宗教信仰自由
- B.人身自由
- C.平等权
- D.言论自由
- A.英国《自由大宪章》
- B.美国《独立宣言》
- C.法国《人权宣言》
- D.英国《人身保护法》
- A.自治区
- B.自治州
- C.自治县
- D.民族乡
- A.1/2
- B.2/3
- C.3/4
- D.4/5
- A.法的强制性
- B.法的国家意志性
- C.法的规范性
- D.法的普遍性
- A.宪法、行政法、民法、劳动法、经济法、诉讼法、环境法等
- B.宪法、行政法、环境法、劳动法、诉讼法、海商法等
- C.宪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劳动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
- D.宪法、特别行政区法、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单行法规等
- A.立法解释
- B.行政解释
- C.任意解释
- D.司法解释
- A.权利和义务
- B.物和行为
- C.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D.法人和自然人
- A.《十二铜表法》
- B.《古希腊法》
- C.《汉谟拉比法典》
- D.《国法大全》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 C.权利和义务中一方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