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利率和汇率
- B.价格和汇率
- C.利率和国民收入
- D.汇率和国民收入
- A.每一投资者都偏好于收益曲线的特定部分,即专注于某一类或期限在某一范围内的债券
- B.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决定,而不受其他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率的影响
- C.市场分割假说对收益率曲线一般向右上倾斜的原因无法作出理论解释
- D.期限结构的市场分割假说将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视为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市场
- A.平价发行
- B.时价发行
- C.折价发行
- D.中间价发行
- A.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率
- B.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率
- C.到期收益率小于息票率
-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 A.1377元
- B.1422元
- C.1759元
- D.1832元
- A.债券融资
- B.优先股融资
- C.普通股融资
- D.内源性融资
- A.100万元
- B.140万元
- C.10 000万元
- D.7 143万元
- A.资本市场线的实质是在允许无风险借贷情况下的有效集
- B.无风险借贷的有效集就是对资本市场收益与风险关系的反映
- C.在资本市场允许无风险借贷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有无数个选择
- D.资本市场线反映了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市场组合与无风险资产所形成的有效组合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 A.政府应直接干预宏观经济运行
- B.政府应对宏观经济运行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 C.采取稳定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
- D.一定程度的赤字政策是必要的
- A.本国货币与黄金以固定的价格自由兑换
- B.黄金与美元保持固定的兑换比例
- C.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受本国黄金储备的制约
- D.黄金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进出口
- A.投资者风险偏好者
- B.投资者风险中立者
- C.投资者风险厌恶者
- D.一价定律成立
- A.年进口总额的20%
- B.年进口总额的30%~40%
- C.年出口总额的20%
- D.年出口总额的30%~40%
- A.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
- B.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完全由证券市场来负担
- C.汇率的超调是由利率的超调引起的
- D.汇率超调的实现机制的大规模的套汇活动
- A.平行本位制
- B.双本位制
- C.金块本位制
- D.金汇兑本位制
- A.中间业务不占用或很少占用银行自有资产
- B.中间业务能为银行增加收益
- C.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的一部分
- D.信用证业务属于货币制度构成要素中间业务
- A.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
- B.政府持有的通货
- C.政府存款
-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 A.规定本位币材料和货币单位
- B.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 C.规定中央银行与财政当局的关系
- D.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等)
- A.不易被赎回的债券
- B.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债券
- C.流动性高的债券
- D.违约风险高的债券
- A.纽约证券交易所
- B.不付息的活期存款
-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D.付息的可转让提款单存款
- A.管理者首先是选择普通股,其次是债券,最后才是普通股
- B.管理者对融资次序选择的考虑是基于财务信号和信息的不对称
- C.投资者一定会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 D.在相同条件下,一种资产的价值越容易变动则对这种资产价值的看法越不统一
- A.GBP1=USD1.951 9
- B.GBP1=USD1.943 5
- C.GBP1=USD1.989 9
- D.GBP1=USD1.905 5
- A.5%
- B.5.3%
- C.2.6%
- D.2.5%
- A.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 B.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效
-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 A.前者与利率反方向变化,后者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 B.前者与利率同方向变化,后者与利率反方向变化
- C.两者均与利率反方向变化
- D.两者均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 A.垂直的充分就业产量的曲线
- B.垂直的非充分就业产量的曲线
- C.水平的充分就业产量的曲线
- D.水平的非充分就业产量的曲线
- 35
-
“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 C.所得税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减少
- A.厂商在短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 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 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
- 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
-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 A.相等
- B.不相等
- C.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 D.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
- 39
-
消费者剩余是()。
- A.消费过剩的商品
- B.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 C.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 D.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