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地面施工致人损害
- B.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 C.共同侵权致人损害
- D.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
- A.代书遗嘱
- B.录音遗嘱
- C.口头遗嘱
- D.公证遗嘱
- A.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 B.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 C.自由地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 D.自由地适用民法规范
- A.探望权的行使必须以支付必要的抚育费为前提条件
- B.互通电话属于行使探望权的方式之一
- C.子女成年的,探望权消灭
- D.中止探望权必须经过人民法院判决
- A.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 B.夫妻双方是否经常吵嘴
- C.夫妻一方是否有赌博习惯
- D.有第三者插足
- A.赠与合同属于单方法律行为,故甲公司可以反悔,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 B.甲公司尚未交付设备,故可以撤销赠与
- C.如果甲公司不交付设备,养老院有权要求甲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D.甲公司不承担违约责任
- A.我国现行法律上规定的定金具有证约定金兼违约定金的性质
- B.不得超过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的数额
- C.确定数额的定金合同自主合同成立时起生效
- D.约定定金数额超过法律规定数额限制的,定金条款无效
- A.“一物二卖”
- B.达成购买房屋的协议,但是没有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 C.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汽车抵押合同
- D.因家庭生活状况严重恶化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 A.甲不能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 B.甲有权要求丙返还彩电
- C.乙、丙之间的行为效力待定
- D.甲可以行使撤销权
- A.抗辩权
- B.起诉权
- C.申诉权
- D.和解权
- A.联合商标
- B.防御商标
- C.集体商标
- D.证明商标
- A.租金
- B.鹿茸
- C.牛肉
- D.电力
- A.某商店在门外打出一则商业广告称:本商店有冰箱若干,欲购从速
- B.无权处分电脑的电脑占有人向善意第三人发出的出售该电脑的意思表示并告知对方价格
- C.要约中明确表示,受要约人无须对要约人的意思表示进行承诺
- D.表意人向相对人发出订婚的意思表示
- A.现实交付
- B.占有改定
- C.指示交付
- D.简易交付
- A.代为讲演
- B.捎口信
- C.代立遗嘱
- D.代办法人注销登记
- A.准则主义
- B.行政许可主义
- C.严格准则主义
- D.特许主义
- A.除斥期间
- B.取得时效期间
- C.期日
- D.长期诉讼时效期间
- A.遗赠
- B.遗赠扶养协议
- C.赠与合同
- D.单方允诺
- A.甲妻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但不能申请宣告甲死亡
- B.甲父可以不经甲妻同意宣告甲失踪,但不能申请宣告甲死亡
- C.甲妻不能申请宣告甲失踪,但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
- D.甲父不能申请宣告甲失踪,但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
- A.承揽合同适用留置
- B.承揽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法定解除合同的权利
- C.甲将一辆吉普车交给乙寄售并达成的合同属于承揽合同
- D.甲、乙达成的产品安装、性能调试新产品开发合同属于承揽合同
- A.监护权
- B.姓名权
- C.名称权
- D.名誉权
- A.白银
- B.海洛因
- C.从拍卖机构购买的赃物
- D.船舶
- A.美国统一商法典
- B.民事判决书
- C.统计图表
- D.外国法规译著
- A.身体权
- B.名誉权
- C.健康权
- D.生命权
- A.创作作品
- B.友谊
- C.地震
- D.对要约人予以承诺
- 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
- 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
- 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
- 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
- A.甲对丙、丁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 B.甲对丙、丁的行为是相互不法侵害,不属于正当防卫
- C.甲对戊的行为是假想防卫
- D.甲对戊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 A.郑某虽构成犯罪,但因为是酒后驾驶,可以从轻处罚
- B.郑某构成累犯,因后罪在前罪执行完毕后5年内所犯
- C.郑某不构成累犯
- D.郑某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 A.符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 B.吴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绑架罪
- C.符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
- D.吴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绑架罪
- A.甲、乙是脱逃罪的共同犯罪
- B.甲、乙成立脱逃罪的既遂
- C.甲成立脱逃罪(未遂),乙成立脱逃罪(既遂)
- D.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甲、乙分别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A.陈某、唐某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 B.陈某、唐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 D.属于单位走私,陈某、唐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A.对某甲不得适用假释
- B.某甲至少要服刑到1998年9月5日,才有可能出狱
- C.某甲至少要服刑到1998年12月3日,才有可能出狱
- D.某甲至少要服刑到1999年2月2日,才有可能出狱
- A.中国公民谭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B.福建省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周某因探亲去日本,在日本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C.我国解放军某部队军人张某因公务出国在菲律宾,因财物被盗,为生活所迫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D.美国公民琼斯将代为保管的我国公民赵某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A.牵连犯必须是出于一个犯罪目的
- B.牵连犯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
- C.牵连犯是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早触犯了另一罪名
- D.牵连犯是实际的一罪,所以不实行数罪并罚
- A.盗窃罪
- B.诈骗罪
- C.侵占罪
- D.抢夺罪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
- B.以爆炸罪处罚
- C.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并罚
- 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 47
-
甲在一豪宅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小男孩(4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甲担心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小孩带到异地以 3 000元卖掉,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
- A.以绑架罪定罪
- B.以拐卖儿童罪定罪
- C.以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并罚
- 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
- A.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 B.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 C.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 D.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 A.构成诈骗罪和放火罪,数罪并罚
- B.构成保险诈骗罪和放火罪,数罪并罚
- C.构成贷款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放火罪,数罪并罚
- D.构成放火罪,不需要数罪并罚
- A.故意杀人罪
- B.交通肇事罪
- C.破坏交通工具罪
- 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 A.构成贪污罪,望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出入商场仓库,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贪污罪
- B.不构成贪污罪,虽然望某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是通过盗窃的方法达到目的
- C.侵占罪
- D.职务侵占罪
- A.走私毒品的犯罪行为
- B.非法经营罪
- C.贩卖毒品罪
- D.诈骗罪
- A.18年
- B.20年
- C.23年
- D.25年
- A.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从重处罚即可
- B.对陈某的行为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即可
- C.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 D.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 55
-
张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2001年9月7日考验期满,其服刑的监狱于当日报送了将张某的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9月9日,张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对张某应该( )。
- A.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 B.以无期徒刑和故意伤害罪判决的刑罚数罪并罚
- 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D.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 A.不构成犯罪
- B.属于意外事件
- C.应当从重处罚
-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 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 D.应当负刑事责任
- A.构成吸毒罪
- B.非法持有毒品罪
- C.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犯罪
- D.因不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