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10

有关大脑神经递质如何影响学生记忆的研究属于

  • A.比较研究
  • B.基础研究
  • C.应用研究
  • D.预测研究
15

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访谈法
  • B.问卷法+访谈法
  • C.问卷法+实验法
  • D.实验法+观察法
17

在问卷调查中,相对于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的优点是()

  • A.问卷回收率较高
  • 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
  • C.利于数据处理
  • D.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19

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建构主义的主张属于()

  • A.个人建构主义
  • B.认知建构主义
  • C.心理建构主义
  • D.社会建构主义
22

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 B.聚合思维
  • C.抽象思维
  • D.发散思维
27

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 A.贫民子弟
  • B.贵族子弟
  • 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
  • D.中产阶级子弟
28

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

  • A.泛智论
  • B.感觉论
  • C.天赋论
  • D.善性论
29

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基督教教育
  • B.骑士教育
  • C.行会教育
  • D.城市教育
30

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是

  • A.教育管理的国家化
  • B.教育内容的古典化
  • C.教学语言的统一化
  • D.教学目的单一化
31

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 C.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33

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者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体操学校
  • D.修辞学校
35

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 A.壬寅学制
  • B.壬子癸丑学制
  • C.1922年新学制
  • D.戊辰学制
37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
  •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 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39

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 A.实才实德之士
  • B.读书名利之人
  • C.博学多行之士
  • D.明体达用之才
40

“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 A.细心玩味
  • B.融会贯通
  • C.敬守此气
  • D.收敛此心
43

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 A.道德认知发展
  • B.道德情感发展
  • C.道德意志发展
  • D.道德品格发展
44

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

  • A.《科尔曼报告》
  • 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
  • C.《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 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45

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

  • A.帕克
  • B.布拉梅尔德
  • C.赫钦斯
  • D.梅伊曼
46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 A.实战能力
  • B.创新能力
  • C.理性思维能力
  •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7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

  • A.程序教学模式
  • B.掌握教学模式
  • C.探究教学模式
  • D.范例教学模式
50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 A.评价目的不同
  • B.评价方法不同
  • C.评价内容不同
  • D.评价主体不同
51

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C.坚持立德树人
  •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2

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 A.价值澄清模式
  • B.认识发展模式
  • C.体谅模式
  • D.社会学习模式
54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论
  • B.个人本位论
  • C.国家本位论
  •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5

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流派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 B.批判教育学
  • C.实验教育学
  • D.文化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