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专家命题预测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6

第 33 题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 B.创造新的价值
  •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7

第 32 题 下列论断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 A.脱离了运动谈物质
  • B.静止就是不动
  • C.时空是独立存在而与事物无关
  •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8

第 30 题 “百日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

  • A.改革行政机构
  • B.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 C.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 D.废除了科举制度
9

第 31 题 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要

  • A.大力培育能源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 B.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C.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 D.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0

第 29 题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这是因为

  • A.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 B.劳动实践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 C.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 D.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11

第 28 题 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是

  • 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B.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C.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

第 27 题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增殖过程巾的作用表现在

  •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 B.抽象劳动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
  • C.具体劳动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 D.抽象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
14

第 26 题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有

  • 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 B.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C.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 D.合理调控情绪
15

第 24 题 1939年7月,中共针对当时国内出现的妥协与分裂的危险,明确提出下列口号

  •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 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7

第 21 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A.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B.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 C.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 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

第 22 题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说明

  • A.争论不能证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 B.理论、思想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D.靠争论来证明思维的真理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19

第 19 题 以下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法的是

  • A.管制
  • B.停止侵害
  • C.赔偿损失
  • D.支付违约金
20

第 20 题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的表现有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 B.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D.意识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通过实践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21

第 16 题 意识的客观性是指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B.意识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
  • C.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
  • D.意识的形式源于客观落界
22

第 17 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 A.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 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 D.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23

第 18 题 证券交易的特点是

  • A.稳定性
  • B.流动性
  • C.收益性
  • D.风险性
25

第 14 题 人类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人类是高等动物
  • B.人类有高度发达的头脑
  • C.人类的劳动实践
  • D.人类有理性思维
26

第 12 题 个别资本家企业工人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 A.一般剩余价值
  • B.超额剩余价值
  • C.绝对剩余价值
  • D.相对剩余价值
27

第 13 题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 B.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C.中美《望厦条约》
  • D.中法《黄埔条约》
28

第 11 题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

  • A.剩余价值
  • B.可变资本
  • C.不变资本
  • D.生产价格
29

第 9 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 B.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 C.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 D.承认矛盾观点与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30

第 10 题 目的在于考察资本运动速度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是

  • A.资本循环
  • B.资本周转
  • C.资本流通
  • D.资本增殖
31

第 8 题 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事件是

  • A.下关惨案
  • B.李闻血案
  • C.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
  • D.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召开
32

第 6 题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

  • A.共产主义思想
  • B.民族的形式
  • C.科学的内容
  • D.大众的方向
33

第 7 题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是

  • A.学习法律知识
  • B.掌握法律方法
  • C.参与法律实践
  • D.维护法律权威
34

第 4 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体现了

  •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C.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
  •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35

第 5 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资本主义社会
  • B.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封建社会
  •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殖民地社会
37

第 2 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 A.洋务运动
  • B.戊戌维新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