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专家命题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第 31 题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这是由于它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
  • B.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的
  • C.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 D.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9

第 29 题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其要点包括

  • 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矛盾
  • B.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根本不同
  •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0

第 30 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主要是

  • 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B.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 C.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 D.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11

第 27 题 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的表现有

  • A.李闻血案
  • B.杀害杜斌丞
  • C.捣毁或遭袭击他们所办的多家报社
  • D.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
12

第 28 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

  • A.依法管理
  • B.权利义务一致
  • C.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 D.自由
13

第 26 题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要处理好

  • A.东部与中西部的关系
  • B.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 C.大省和小省的关系
  • 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14

第 24 题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

  •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B.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
  • C.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不能全力南进
  • D.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5

第 25 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 A.农业全面向工业化、全球化转变的发展时期
  •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C.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 D.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16

第 22 题 1977年5月10日,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恩主义。其原因在于

  • 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
  • B.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那回事情
  • C.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17

第 23 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

  • A.治国理想
  • B.治国方略
  • C.治国机制
  • D.治国结果
18

第 21 题 人生的自我价值的主要表现是

  •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B.个人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
  • C.个人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 D.社会对他人的尊重和满足
19

第 19 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主要有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 D.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20

第 20 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 B.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阶段
  •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2

第 17 题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 B.必要劳动时问大为缩短
  • C.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 D.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工人需要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时间
23

第 16 题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 B.唯心主义观点
  • C.可知论观点
  • D.不可知论的观点
24

第 15 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没收地主土地为农民所有
  • B.没收一切土地归国有
  • C.减租减息
  • D.没收一切公共土地与地主土地
25

第 13 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 A.人民民主专政
  • B.无产阶级专政
  •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D.党的领导
27

第 11 题 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阶级性
  • B.客观性
  • C.主观性
  • D.相对性
28

第 12 题 道德的本质是

  • A.意识形态的反应
  • B.生活方式的反应
  • C.社会政治关系的反映
  •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9

第 10 题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 C.既具有历史进步性又具有阶级局限性
  • 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30

第 8 题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31

第 9 题 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它们

  • A.都绝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 B.都延长了必要劳动时间
  • C.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 D.都延长了工作日长度
32

第 6 题 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最大好处是

  • A.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 B.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C.有利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D.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33

第 7 题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决定因素是(   )

  • A.改革的任务
  • B.改革的性质
  • C.改革的目的
  • D.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34

第 4 题 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科学依据是

  • A.牛顿力学
  •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C.达尔文进化论
  • D.非欧几何和相对论
35

第 5 题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

  • A.为人民服务
  • B.集体利益至高无上
  • C.个人利益微不足道
  • D.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36

第 1 题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的统治阶级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
  • 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
37

第 3 题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

  • A.坚持党的领导
  •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 C.依法治国
  •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