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第 32 题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

  • A.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
  • B.社会对个人道德要求的认可
  • C.个体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
  • D.个体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著践履
8

第 30 题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
  • B.哲学的任务只在改造世界
  • C.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更要改造世界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9

第 31 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有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0

第 28 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

  • A.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 B.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 C.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 D.迫于国内外形势的强大压力
11

第 29 题 为了配合“三反运动”,1950年初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即

  • A.反行贿
  • B.反偷税漏税
  • C.反盗窃国家资财和国家经济情报
  • D.反偷工减料
12

第 27 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有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 B.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6

第 21 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

  • A.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转化为量变
  • B.在量变中有部分质量,在质变中有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 C.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
  • D.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7

第 22 题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表现在它是一次,

  • A.爱国救亡运动
  •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 C.思想启蒙运动
  • D.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8

第 23 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是

  • A.科学理论武装
  • B.具有世界眼光
  • C.善于把握规律
  • D.富有创新精神
19

第 19 题 从2005年初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原因在于

  • A.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 B.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 C.党具有重视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与传统
  •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

第 20 题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是因为

  • A.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
  •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1

第 17 题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是

  •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级性特征
  •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 C.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22

第 18 题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人

  • A.对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
  • B.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
  • C.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著践履
  • D.对道德发展的充分贡献
23

第 15 题 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是 (  )

  • A.民主
  • B.自由
  • C.人权
  • D.主权
24

第 16 题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 A.无产阶级先锋队
  • B.工农联盟
  • C.无产阶级专政
  • D.社会主义民主
25

第 14 题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

  • A.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B.以占领地区和城市为主要目标
  • C.先接收关内,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
  • 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6

第 12 题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最普遍的经济形式是

  • A.自然经济形式
  • B.产品经济形式
  • C.虚拟经济形式
  • D.商品经济形式
27

第 13 题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

  • A.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韵斗争
  • B.文化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
  • C.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
  • D.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8

第 10 题 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中决定事物质变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 B.矛盾的特殊性
  • C.事物的量变
  • D.事物的质变
29

第 11 题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标志是

  •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 B.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 C.资本输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 D.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30

第 8 题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着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哲学论断体现了

  • A.必然性比偶然性重要
  • B.偶然性比必然性重要
  • C.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
  • 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3

第 6 题 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在于

  • A.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 B.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
  • C.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 D.揭示生产资本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34

第 5 题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关于国际局势提出的战略是 (  )

  • A.三个中间地带
  • B.两个世界划分
  • C.两个中间地带
  • D.三个世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