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6

第 33 题 我国的“三大诉讼”是

  • A.民事诉讼
  • B.刑事诉讼
  • C.行政诉讼
  • D.经济诉讼
7

第 32 题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以下联盟

  • A.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 B.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
  • C.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等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 D.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8

第 31 题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国采取的就业方针是

  • A.企业规范就业
  • B.劳动者自主就业
  • C.市场调节就业
  • D.政府促进就业
9

第 30 题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

第 29 题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

  • A.自愿原则
  • B.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
  • C.独立仲裁原则
  • D.合议原则
11

第 28 题 新中国在它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有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 D.经受执政的考验
12

第 27 题 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

  • 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 B.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C.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 D.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13

第 26 题 毛泽东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其中两次胜利与失败是指

  • A.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 B.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 C.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 D.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4

第 24 题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是

  • A.资本积累
  • B.资本流通
  • C.资本积聚
  • D.资本集中
15

第 25 题 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下列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6

第 23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 D.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7

第 22 题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的,争论议题包括

  • A.要不要变法
  •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 D.要不要兴西学
18

第 20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 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9

第 21 题 抗战初期“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

  • A.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
  • B.抹杀了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 C.割裂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统一关系
  • D.犯了新投降主义的错误
20

第 19 题 矛盾是

  • A.相互冲突的关系
  • 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C.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 D.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1

第 18 题 2002年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并把党的执政能力概括为

  • A.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 B.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 C.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 D.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22

第 17 题 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足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表明

  • A.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B.由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革命的总根源
  • C.旧的生产关系的灭亡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最终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 D.社会制度的变革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自发过程
24

第 15 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

  • A.存在便是被感知
  • B.事物的真面目是不可达到的
  • C.真理是具体和多元的
  • D.克服主观片面性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26

第 14 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 A.北伐
  • B.西征
  • C.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 D.天京事变
27

第 12 题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30

第 8 题 中国革命的巾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 B.分清敌我友
  • C.农民问题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
31

第 9 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C.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D.我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32

第 7 题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B.《论新阶段》
  • C.《反对本本主义》
  • D.《新民主主义论》
33

第 6 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是指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前线的战争
  • B.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 C.“中间道路”
  • D.学生运动
34

第 5 题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 A.资本家是国家的主人
  • B.资本家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 C.资本家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 D.私有制
36

第 3 题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 A.和平赎买(利用、限制、改造)
  • B.国家资本主义
  • C.没收
  • D.保护
37

第 2 题 戊戌维新时期,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主张是

  • A.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 B.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 C.创设学堂,提倡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 D.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
38

第 1 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 (  )

  • A.社会保障
  • B.社会保险
  • C.社会救助
  • D.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