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冲刺练习题(1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由在于

  • A.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 B.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C.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
  • D.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2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3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38人来自

  • A.国民党
  • B.共产党
  • C.民主同盟
  • D.青年党及无党派人士
4

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B.人可以创造或废除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 C.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D.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5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是错误的人生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 B.都没有把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 C.都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 D.都是由错误的世界观所决定的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是

  • A.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 B.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C.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 D.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7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于正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 A.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
  • B.只有人的本能需要与社会需要无关
  • C.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
  • D.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
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

  • A.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 B.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D.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了

  • A.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 B.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是绝对对立的
  • C.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
  • 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提出的客观依据是

  • A.辽沈、淮海、天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
  • B.台海的紧张局势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甚高
  • C.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
  • D.国内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开展经济建设
11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

  • A.抑制互联网经济的过热发展
  • B.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 C.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 D.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 D.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3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对我们正确理解法律和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A.道德和法律作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 B.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需要道德建设作为重要条件,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C.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广,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相对比较窄,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 D.二者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相同的发挥作用的方式和一致的追求目标
14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起到的作用表现在

  • A.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 B.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C.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D.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
15

以下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 A.平等和自愿原则
  • B.公平原则
  • C.诚实信用原则
  •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6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7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 A.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
  • B.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
  •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 D.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
18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9

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组成
  • B.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C.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意识的“物质的附属物”
  • D.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
20

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

  • 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 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
  • 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
2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单一公有制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已证明这种经济制度

  • A.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B.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C.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解决了实际问题
  • D.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3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依据是

  • A.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政治态度
  • B.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
  •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的状况
24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其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对特定的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以下属于行政调解范围的有

  • A.基层人民政府对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
  • B.合同管理机关依据《合同法》规定,对合同纠纷进行的调解
  • C.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规定,对部分治安和交通事故案件进行的调解
  • D.婚姻登记机关依据《婚姻法》规定,对婚姻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25

建设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有

  •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B.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6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

  • A.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 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 C.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 D.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27

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

  • A.不能发扬民主,家长制作风严重
  • B.放弃了对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 C.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 D.不能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28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 D.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29

低碳经济模式的基础是

  • A.低能耗
  • B.低需求
  • C.低污染
  • D.低排放
30

商品的使用价值

  • A.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 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C.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 D.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1

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十几年,最终还是归于失败,其经验教训主要包括

  • 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 B.宗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斗争
  • C.没有否认不平等条约
  • D.未能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3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原因在于

  • A.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 B.它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并在实践中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 C.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武器
  • D.它是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的思想路线
33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 B.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C.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 D.更有利于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合法权益
34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相同之处
  •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在的过程
  •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5

1947年1o月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口号的文件是

  • A.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
  •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C.《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6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38

孟子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知天矣。”这句话

  • A.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 C.夸大了人本性的作用
  • D.表明物质决定意识
40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

  • A.物质属性
  • B.社会属性
  • C.自然属性
  • D.一般属性
4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 B.生产不足的危机
  •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2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 C.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43

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时间是人在主观上的感觉
  • B.人们的时间观念具有可变性
  • C.时间具有不可知性
  • D.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44

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事件是

  • A.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 B.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的胜利
  •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D.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
4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 C.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 D.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6

“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C.世界是物质的
  • D.矛盾具有普遍性
47

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 B.兴国土地法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五四指示》
48

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
  • B.扩大农村需求,拉动内需
  •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D.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量
49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 A.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B.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50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C.《新民主主义论》
  •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1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 A.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 B.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 C.遵守宪法和法律
  • 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3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中的政治自由主要指的是

  • A.公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国籍的自由
  • B.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
  • C.公民自主选择加入某个党派的自由
  • D.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广大劳动群众
  •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5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 A.私人资本输出
  • B.借贷资本输出
  • C.商品资本输出
  • D.生产资本输出
56

《婚姻法》规定,法定的结婚年龄是

  •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 B.男女均不得早于18周岁
  • C.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 D.男不得早于25周岁,女不得早于23周岁
57

中共十五大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邓小平理论
  • D.科学发展观
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D.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9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 C.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 D.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是

  • A.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
  • B.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
  • C.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1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62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 B.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
  • C.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体
  • D.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
63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
  •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