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冲刺练习题(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 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 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 C.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
  • D.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

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的论战主要有

  • A.与胡适等人进行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 B.与梁启超、张东荪等人进行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 C.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 D.与黄凌霜、区声白等人进行的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的原因是

  • A.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 B.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 C.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 D.诚实守信是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应是

  • A.平等竞争
  • B.相互促进
  • C.协调发展
  • D.平分秋色
5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 B.生产资本输出
  • C.商品资本输出
  • D.人力资本输出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实现了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包括

  • A.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B.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C.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D.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 B.城市居民委员会
  • C.学校学生会
  •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0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表现在

  • A.控制中国内政
  • B.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 C.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
  • D.操纵中国外交
11

“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这一说法

  • A.属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
  • 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12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主要体现在

  • A.从实质上看,法律只是个别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 B.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 志的简单相加
  • C.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 D.统治阶级仅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守法律
13

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有

  • A.太平天国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 B.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 C.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 D.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4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

  • 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 B.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
  • 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
  • D.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5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有

  • A.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
  • B.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
  • C.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 D.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16

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

  • 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会形态的质变
  • B.改革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革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 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 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17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同中外历史上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种种设计和构想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指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后者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
  • B.前者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后者缺乏科学的理论
  • C.前者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
  • D.前者是人类伟大的事业,后者仅仅是一种社会理论
20

《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公私兼顾
  • B.劳资两利
  • C.城乡互助
  • D.内外交流
2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指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的主要要求有

  • A.所有公民必须平等遵守法律
  • B.所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
  • C.所有公民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 D.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
23

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的缺点是

  • A.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
  • B.幻想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 C.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
  • D.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

  • A.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 C.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 D.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25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义务作出规定的目的有

  • A.鼓励国家公务员尽职尽责工作
  • B.保证公务员能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
  • C.保证公务员忠实执行国家公务
  • D.禁止国家公务员滥用权力
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7

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 A.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党
  • 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纲领
  • C.同农民结成了联盟
  • D.建立了中华民国
28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是

  • A.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 B.国家对生产和产品进行计算和监督
  • C.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依靠的是

  • A.增加物质资源投入
  • B.科技进步
  • C.管理创新
  • D.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0

近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
  • B.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C.大力度鼓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 D.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1

下面观点正确的有

  • A.生产力可以跨越式发展
  • B.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 C.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3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的缺陷在于

  •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 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34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 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
  •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35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中国同盟会
  • B.兴中会
  • C.华兴会
  • D.光复会
36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

  •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
  • B.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 C.切实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7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
  • B.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 C.垄断组织出现
  •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38

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 D.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39

马克思说,认识的真正任务就是“把可以看见的、仅仅是表面的运动归结为内部的现实的运动。”这说明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回归实践、指导实践
  • C.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 D.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41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

  • A.战略防御的序幕
  • B.战略决战的序幕
  • C.战略进攻的序幕
  • D.战略相持的序幕
4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 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 D.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
44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 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 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 D.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4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B.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 C.由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
  • 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6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 B.革命性
  • C.实践性
  • D.阶级性
47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 A.重要抉择
  • B.关键抉择
  • C.最佳抉择
  • D.重大战略
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 B.坚持科学发展
  • C.坚持以人为本
  • D.坚持民主政治
50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 B.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51

孙中山领导策划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是

  • A.黄花岗起义
  • B.广州起义
  • C.萍浏醴起义
  • D.武昌起义
52

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

  • A.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 C.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 D.表明商品的市场价格完全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53

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C.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
  • D.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5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 A.戊戌维新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二次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55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 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 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56

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是

  • A.京师同文馆的创设
  • B.时务学堂的创设
  • C.船政学堂的创设
  • D.京师大学堂的创设
57

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8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 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
  • 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
  • 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
59

“理在事先”。这一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 B.历史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60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句话表明

  • 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 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
  • 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61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在这次大会上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
  • C.成立共产国际组织
  • D.实行新经济政策
62

在毛泽东思想的几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

  • A.实事求是
  • B.独立自主
  • C.群众路线
  • D.统一战线
63

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
  • 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
  • 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
  • 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