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冲刺练习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农民的人均收入亟待提高
  • B.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 C.“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 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3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 A.世界的本原问题
  • B.世界的状态问题
  • 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
  •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4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5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主要是

  • A.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 B.改变过快
  • C.实行人民公社体制
  • 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6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 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 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 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
  • D.直接改变意识形态
7

以下属于劳动者权利的有

  • A.平等就业和择业
  • B.从事科学研究
  • C.提高职业技能
  • D.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
9

1990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是指

  •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 B.从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飞跃
  • C.发展集体经济
  • D.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飞跃
10

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主要是指

  • 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 B.文化实力总体上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 C.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 D.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11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意义是

  •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理论的独创性发展
  • B.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 C.对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反映,指导一切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理论
  • D.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2

金融寡头实现其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 A.“参与制”
  • B.“个人联合”
  • C.企业联合
  • D.经理负责制
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

  • A.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
  • B.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
  • C.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
  • D.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14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其原因主要是

  • A.西方列强的重心没有在中国
  • B.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 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 D.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1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而且在职业道德要求中,再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原因在于

  • A.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 B.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 C.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
  • D.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

  •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 B.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7

有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 A.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B.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C.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 D.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

  •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 D.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9

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包括

  •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 B.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 C.没有正式固定的组织形式
  • D.没有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 A.经济建设
  • B.政治建设
  • C.文化建设
  • D.社会建设
2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 A.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B.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 C.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D.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
2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 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24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是

  •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 B.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 C.中国不存在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 D.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6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为此,应当做到

  • 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 B.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 C.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 D.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27

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以下属于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有

  • A.物权、债权
  • B.知识产权、继承权
  •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D.人身权
28

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 B.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 C.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9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1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有

  • A.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 B.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 C.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 D.移风易俗,开启了社会新风
32

判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的是

  • A.把实践当做物质性的活动
  •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第一
  • 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D.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3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 A.“代理制”
  • B.“个人联合”
  • C.“公私合营”
  • D.“参与制”
35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始终坚持和完善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按劳分配的原则
  • D.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7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全部报酬
  •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D.劳动者自身价格
38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 C.分工协作关系
  • 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39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

  •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40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体现
  • 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
  •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43

现阶段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理想,最根本的是坚持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D.四项基本原则
4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 B.对我党成立以来各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 C.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 D.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46

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提出过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延安整风以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的是

  • A.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 B.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教育
  • C.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 D.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4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 B.《马关条约》
  • C.《五口通商章程》
  • D.《南京条约》
48

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多元决定论”是

  • 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 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 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
  • 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
49

在资本循环中,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51

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即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

  •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B.党的七大
  • C.党的八大
  • D.党的七届四中全会
5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 B.质量互变规律
  • C.否定之否定规律
  • D.联系和发展
54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 B.没收官僚资本
  •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56

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5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目的在于

  • 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 B.依法打击敌对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58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 A.实事求是
  • B.解放思想
  • C.与时俱进
  • D.求真务实
60

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 B.没收官僚资本
  • C.镇压反革命
  • D.“三反”、“五反”运动
61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由

  • A.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 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决定的
  • C.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 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