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人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3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2r-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害,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材料4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摘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5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们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摘自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根据材料4、5,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对我们有何启示?

4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A.私有制原则
  • B.“主权在民”原则
  • C.人权原则
  • D.分权与制衡原则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

  • A.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 C.恢复了国民经济
  • D.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6

胡适认为,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 B.历史决定论
  •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 D.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7

一切包含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

  • A.世界是物质的
  • 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 C.世界是可知的
  •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是

  • A.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B.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C.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 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A.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 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 C.哲学、宗教、道德
  • 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

  • A.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 C.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1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有

  • A.协商
  • B.调解
  • C.仲裁
  • D.诉讼
12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戊戌变法区别于洋务运动的地方有

  •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C.宣传自由平等和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
  • D.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13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 A.市场竞争
  • B.劳动生产率提高
  • C.价格波动
  • D.供求关系的变化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 B.列宁主义
  •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D.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1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

  • A.政治原则上的领导
  • B.组织建设上的领导
  • C.政治方向上的领导
  • D.重大方针政策上的领导
16

近代中国由于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产生出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 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7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有

  • A.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 D.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

  • A.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 B.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 C.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D.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9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

  •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 B.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 D.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20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A.爱国守法
  • B.诚实守信
  • C.团结友善
  • D.敬业奉献
21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A.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 B.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 C.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 D.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不变资本
  • B.可变资本
  • C.剩余价值
  • D.固定资本
23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这个主要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B.实现国家工业化
  • 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4

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25

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制改革问题上一直存在的一股思潮是

  • A.经济的自由化、市场化
  • B.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场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 C.主张全民所有制
  • D.主张混合所有制
26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

  • A.剩余价值资本化
  • 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 C.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强竞争能力
  • D.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剥削
27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

  • A.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 B.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 C.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 D.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8

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是

  • A.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 B.客观地认识自己
  • C.社会条件是否具备
  • D.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0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马克思、恩格斯
  • D.列宁
31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32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创造一个良好的

  • A.生存环境
  • B.教育环境
  • C.生活环境
  • D.社会环境
33

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是

  • A.私人生活
  • B.公共生活
  • C.业余生活
  • D.文化生活
34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软件磁盘本身
  • B.软件的有用性
  • C.购买软件的货币
  •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