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高分突破试卷(十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依据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
  •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 D.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
2

国民党所实行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是代表

  • A.地主阶级利益
  • B.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 C.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 D.农民阶级利益
3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

  • 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 C.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 D.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4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 A.现象是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而本质则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 B.现象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共性的、一般的内容
  • C.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 D.本质比现象深刻
5

国民党政府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主要方法有

  • A.建立庞大的军队
  • B.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 C.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 D.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6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这句话表明

  • A.人生价值具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属性
  • B.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 C.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 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发动的著名战役有

  • A.平型关战役
  • B.台儿庄战役
  • C.百团大战
  • D.长沙战役
9

以下关于剩余价值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有

  • 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 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0

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 A.宗教信仰自由
  •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D.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1

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是

  • A.“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 B.自然灾害
  • C.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
12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檀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3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 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 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

  • A.先进的理论体系决定的
  • B.鲜明的阶级立场决定的
  • C.严密的科学体系决定的
  • D.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16

中共十三大认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含义是

  • A.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期
  • B.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 D.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17

鸦片战争之后,沙皇俄国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勘分西北界约记》
  • B.《伊犁条约》和《尼布楚条约》
  • C.《瑷珲条约》
  • D.中俄《北京条约》
18

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后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后
  •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19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着的矛盾主要有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 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0

关于商品的价值量方面的阐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 B.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D.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是

  • A.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B.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C.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更好地促进世界和谐的早日实现
2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包括

  • A.民族资产阶级会党
  •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C.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D.民族资产阶级新军
23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有

  • A.股份制经济
  •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C.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 D.混合所有制经济
27

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是

  • A.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l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B.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C.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D.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全面实现现代化
28

同西方议会制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重要优势是

  • A.有利于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 B.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 C.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
  • D.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团结、稳定、统一
29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必须遵循以下重要方针

  • A.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
  • 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C.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D.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0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在于

  •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 B.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 C.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 D.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31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其经济依据是

  • A.存在商品货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 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的出现
  • D.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有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 C.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D.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按劳分配制度
33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4

以下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B.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5

被称为坚贞爱情的“试金石”的是

  • A.性爱
  • B.理想
  • C.责任
  • D.信念
36

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是

  •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B.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7

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正确理解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B.不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
  • C.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
  • D.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3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39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

  •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联盟
  • C.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

  • A.科学发展观
  • B.社会和谐
  • C.改革开放
  • D.现代化建设
41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 A.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消灭剥削阶级,铲除剥削制度
  •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 D.社会主义思想在上层建筑领域占领阵地
42

健康是个“大”话题,但成就健康的往往是“小”细节。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 C.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 D.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原理
4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善民生、增加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B.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C.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4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 B.保护好自然生态
  • 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D.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
45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 A.四个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 B.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 D.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和地主阶级的政党
46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B.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47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

  • A.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 B.以法家思想为核心
  • C.以道家思想为核心
  • D.以佛教思想为核心
48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 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49

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物质生产劳动
  • B.政治实践
  •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 D.科学实验
50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很多,根本的推动力量是

  •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 B.工人阶级的斗争
  •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D.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51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五项协议及其他协议的性质

  • A.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 B.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 C.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
  • D.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
5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

  • A.党的领导
  • B.人民当家作主
  • C.依法治国
  •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3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

  • A.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
  •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55

标志着党对军队领导的开始的是

  • A.遵义会议
  • B.三湾改编
  • C.长征开始
  •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6

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B.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 C.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D.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57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

  • A.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 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 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 D.博古、李德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58

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 B.人生态度
  • C.人生价值
  • D.人生道路
59

毛泽东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是

  • A.战略防御阶段
  • B.战略相持阶段
  • C.战略决胜阶段
  • D.战略反攻阶段
60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61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生产资料价值
  • B.创造剩余价值
  • C.创造新价值
  • D.创造使用价值
62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 B.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 C.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 D.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
63

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B.《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