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政治》真题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1

-----国际秩序四方面组成;美国-------复兴和全球领导地位;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发展的地区。同时,报告将东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正式盟友”、“战略伙伴”和“可预期的战略伙伴”。显然,美国准备让东盟所有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或伙伴,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过去十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

——摘编自 新华网(2011年5月28日)

材料2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高层不断访问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相关国际会议。10月----,国防部长帕内塔出访印尼、日本和韩国,强调美国将加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11月---旬到12月初,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访问菲律宾、泰国,并对缅甸进行了“历---访问”。这是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同月,奥巴马也展开亚太之行。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出访澳大利亚并在印尼出席了东亚多边峰会,成为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之行中宣誓,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将“留驻”亚太,通过“坚持核心原则”和与盟友---的紧密合作,在“塑造”亚太地区未来中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2012年11月----日,奥巴马连任成功,不到48小时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访选在东南亚。17日至20日不仅访问了泰国,而且对缅甸和柬埔寨进行历史性首访。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他再次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太地区对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塑造其安-----荣至关重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3日)、《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重点阐释美国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计划,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保持六个航母舰队,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国际舆论普遍怀疑,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地区------意图是为了遏制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2年6月4日)

问:

(1)美国将其全球战略的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

(2)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2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 “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凛然告示:“衣衫不整,拒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有走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有着同等的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费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于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

(2)根据材料的案例,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3

材料1

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是全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由于财务使用不透明,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向县纪委、街道反映村里问题,却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任村支书因经济问题查处。2004年初,村里有1000亩土地被征用,获补偿金1900多万元,在人均发放7000多元后,还剩1000多万元。如何处理这些集体资产成为村内一个难题。为帮助村民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县纪委牵头组建的村务监督改革指导小组进驻后陈村,指导组在大量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相对独立于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能从根本上让村民有效制约村干部的权力。6月,后陈村在海选村委员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员一起称为“三委会”。

监督会成立不久,即对村里两口池塘的承包进行了全程监督,结果每口池塘三年的承包价从2.8万升至5.8万元,2005年后陈村举行垃圾清运投标会,村委会主任主持会议,监委会主任到场监督,不到5分钟结果就出来了,没有人对投标公正性表示质疑。

监委会成立后,后陈村每年的创收情况,包括出租土地给广告公司做广告牌、旧粮站出租、经营沙场、村留土地上的杉树出售,以及向上级部门申请到的资金补助等,每一笔都要经过监委会审核后公布。2004年,当年的招待开支是23909元,比前些年下降近一半,村干部再不能拿着发票随便报销了。在村财务公开栏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简直是胡来,集体的钱像是干部自己的,现在不一样了。”监委会主任说:“我的职责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按程序办事,有没有搞暗箱操作。”

监委会成立以来,后陈村的固定收入逐年增加,村干部连续8年实现零违纪,村民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村两委已顺利完成了3次换届。最近的一次换届,村两委成员一个没动,全部高票当选,一次通过。

目前,浙江省3万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有效而不需要太大监督成本的权力制衡制度,对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14日等

(1)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5分)

(2)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5分)

4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带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6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8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012年6月24日在航天员的手动操作下,我国“神航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互对接成功,向未来建设宇宙空间站迈向坚实一步。就在同一天,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20米的深度,再次创造历史记录。这两次成就的里程碑意义在于:

  • A.完成了“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南海深部计划”
  • B.丰富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宇宙的梦想和实践
  • C.为中国在太空和海底参与国际合体提供了更多机会
  • D.为中国在太空和大洋这两个尚未充分利用空间的活动创造了新可能性
9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

  • A.排斥和打击中国势力
  • B.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 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 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10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B.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
  • C.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 D.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12

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  )

  • A. 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 B.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体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13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 C.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 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14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

  •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16

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时间告诉我们

  • 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XXX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 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X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 C.改XX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X抛弃社会主义
  • 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17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 B.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 C.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

  •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 B.从质上说是社会X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

  • 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23

2012年9月25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此起彼伏的地区动荡及热点问题,本次辩论的主题是

  • A.改善全球经济治理
  • B.携手推动各国普遍安全与共同发展
  • C.增强联合国维和作用
  • D.以和平方式调解或解决国际争端或局势
33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立足点是(  )

  • A.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 B. 多元平衡,共同发展、
  • C. 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5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

  • A. 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 B. 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 C. 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 D. 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