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考前预测试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下是一组有关中美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其实,美国政府内部对所谓的“中国威胁”并不是视而不见,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和政界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可谓是大伤脑筋、特伤脑筋。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威胁论”泡沫越吹越大,美国政府一些过于紧张的政治家们竟然搞不懂英文:“Engagement”(接触)和“Containment”(遏制)的含义。

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强调:“中国就其过去的历史,而且就其现时和未来的发展,都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强大对手。与其对它逐渐失去控制,不如现在就将它纳入可控制的轨道里。”

美国国会议员赫尔姆斯认为:中国是一个新的邪恶帝国,对它只能采取遏制加强制的做法。

美国国防情报局长休斯中将在参议院一个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中国在今后10年到20年内将会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大规模的地区威胁。

美国驻日海军司令迈克尔?哈斯金斯少将1997年5月6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防务会议上说,美国的作用之一是防止该地区“出现任何霸权主义国家或联盟”。

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强调:“我们的对华政策,应该是接触,而不是遏制。”

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强调:“总是试图遏制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发展中的经济巨人是危险的.”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如果你将中国作为一个敌人对待,中国就将是一个敌人。”

米鹏《未雨绸缪织亚太地缘政治之网》编

材料2

“接触(Engagement)和遏制(Containment),表面看来是对立的,实质上是一致的,接触这个词,美国人的概念是参与进去,使其按自己的意图发展。弄明白这点很重要,就不会一听到接触就通体舒泰,而一听到遏制就火冒三丈了。”

日本《世界》月刊2000年1月号文章《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材料3

“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获得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浅显的现实政治表明,一个巨大的、前途无量的国家倾向于向其周边释放力量。如果一个大国拥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或者对它曾有过的、由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造成的历史遭遇心怀冤屈,那么它将很难与人为善.这种沙文主义和冤屈感,恰巧中国都有份。……然而仅仅通过经济接触是不能消除中国对其邻国的威胁的。西方决策者像洛德先生不愿使用‘遏制’这一充满冷战意味的词是可以理解的。遏制并非就是意味着用核武器包围中国,像西方曾经对待前苏联那样。但它确实意味着我们承认中国是一个不稳定的力量,并且要使它铭记在它努力洗刷它的冤屈时需要戒除武力。这一政策只有在西方和亚洲国家共同努力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目的。”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7月号文章《遏制中国需要新思考》

材料4

“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考虑曾有分裂中国的战略、对华‘遏制’战略.对华‘接触’战略及新近的‘全面接触’战略,这些战略考虑在某种程度上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致命缺陷。‘分裂中国’的战略是危险的,幸而该战略已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而逐渐被忘却。对中国国内政策目标和实际国力正确分析和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对华‘遏制’战略。对华遏制战略的目的在于控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扩大影响,迟滞中国向大国发展的速度。对华遏制战略将迫使美国面对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敌对的中国。此外,在此战略的施行上,包括日本、韩国甚至台湾、越南在内,不会有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政府与美国站在一起,从而导致第二次冷战。”

格雷顾姆?富勒《下一个意识形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2中“接触和遏制,表面看来是对立的,实质上是一致的。”

(2)美国政府对华的各种战略反映了美国政府的一种怎样的战略意识形态?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结合材料1—4予以分析。

(3)为什么材料4中认为“在此战略的施行上,包括日本、韩国甚至台湾、越南在内,不会有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政府与美国站在一起……”?

3

下列是一组关于利率的材料:

材料1

8月11日,日本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决定把短期利率由近乎于零提高到0.25%,日本维持一年半的零利率政策宣告结束。这也是日本央行10年来第一次提高利率。

所谓零利率,是指日本央行引导银行间同业拆借的短期利率(通常为隔夜利率)接近零的水平。去年2月,由于日本相继有多家银行倒闭,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日本央行开始实施零利率(0.02%)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复苏。

日本央行发表声明称,由于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国内设备投资增加,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机遇,解除零利率的时机已经成熟。日本央行表示,把短期利率提高到0.25%只是一种微调,日本央行将继续实行宽松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

——摘自2000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2

关联储自去年6月到今年5月连续6次提高利率,以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和抑制通货膨胀,荚联储20日发表的一份经济调查报告说,与春末和夏初时相比,大部分地区消费开始持平或略高,另外,大部分地区住宅建筑活动进一步放慢,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或下降。

分析家们认为,这表明美联储紧缩银根的刺激正在发挥作用。

——摘自2000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什么是利率?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2)利率的高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通过调节利率调节经济运行的?

7

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和合作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 B.完全平等
  • C.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 D.共同发展
9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 C.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0

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尝试中,毛泽东鉴于苏联经验,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 A.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关系
  • 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 C.“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尊重价值规律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

  • A.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 B.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 C.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 D.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12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但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理论着重阐明的问题是

  • A.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问题
  • B.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 C.生产资本的构成问题
  • D.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13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主要有

  • 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的比率
  • B.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 C.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 D.两者按同一方向变化
14

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集中体现我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

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依靠

  •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生产场所
  •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 C.改进生产技术
  • D.提高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16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有

  • A.价值转移方式和回收方式不同
  • B.周转时间长短不同
  • C.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 D.价值增殖中作用不同
18

18世纪末法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世纪一19世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些现象在哲学上体现了

  • A.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B.文化文明的历史继承性
  •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 D.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9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有

  • 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 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 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 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20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是说

  • A.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 B.有用的能为我们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 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21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 A.国家政权
  • B.政治法律制度
  • C.政党
  • D.政治法律思想
22

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 B.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 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 D.增加农民收入
23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 A.发展对外贸易
  •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
  • C.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 D.实施“走出去”战略
24

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

  • A.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B.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C.商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D.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5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封建主义体系
  • B.资本主义体系
  • C.社会主义体系
  • D.共产主义体系
26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 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
  •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C.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地主阶级的财产
  • 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 C.没收官僚资本主义
  • D.征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28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特色是

  • A.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 B.把发展轻工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 C.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 D.以重工轻农为序安排国民经济
29

下列不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是

  • A.地租
  • B.工资
  • C.利息
  • D.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30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 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 D.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31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软件磁盘本身
  • B.软件的有用性
  • C.购买软件的货币
  •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32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33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 A.剩余价值论
  • B.阶级斗争理论
  •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 D.科学的实践观
35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天地变化,二端而已”,“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这表明他已认识到

  • A.天地万物二端的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原因
  • B.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
  • C.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
  • D.机械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原因
36

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唯心主义的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