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研究生考试政治预测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11 年 1 月 17 日起,一抹亮丽

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 《人物篇》 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

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 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

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

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

音。

历史翻回到 1904 年 5 月的一天, 在一家银行的外墙, 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

100 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

人的面孔和身影。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

友好。

摘编自 人民网 (2011 年 1 月 20 日)

材料 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 17 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 2011 年 2

月 3 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

“发展而能共享”等 8 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 70%以上的画

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 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 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

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 新华网(2011 年 2 月 2 日)

材料 3

从 2009 年“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的广告片,到 2011 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人物篇》 和 《角

度篇》,如此几种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还是第一次。有评论认为,这几步短片展示了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 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阳光, 让人油然而生到中国看看的愿

望;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主动向世

界展示自己,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也有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

人出访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 人民网(2011 年 1 月20 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分析“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4 分)

(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何作用?(4 分)

4

 材料: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

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

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

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

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

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 此

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

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

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

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

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

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结合材料回答: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

之。(6分)

6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7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

  •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 D.为全民族 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 )

  •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9

改革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 )

  • A.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 B.是对原有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 C.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 D.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
16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伟大旗帜。是因为( )

  •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C.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7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8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 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 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 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
21

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是( )

  • A.发展文化事业
  • B.发展政治文明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发展生态文明
22

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

  • A.它有详细的条文条款
  • B.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 C.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 D.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4

八国联军侵华后,侵略者曾扬言瓜分中国,然而最终未能如愿,帝国主义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究其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 B.洋务运动后清政府武装力量的增强
  •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D.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5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三大主义,并将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 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27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其实质和核心是( )

  • A.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
  • B.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 C.国家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 D.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