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授权行为
- B.行使撤销权的行为
- C.买卖行为
- D.行使法定抵消权的行为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 B.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 C.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 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 A.是转让货币所有权的合同
- B.属于消费借贷合同
- C.原则上为有偿,也可以无偿
- D.可以是诺成合同,也可以是实践合同
- A.玩忽职守罪
- B.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 C.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 D.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 A.抢夺罪
- B.侵占罪
- C.挪用资金罪
- D.职务侵占罪
- A.1979年7月1日通过的
- B.1980年1月1日施行的
- C.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
- D.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
- A.如果配偶尚未再婚,则其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
- B.如果其配偶再婚,则被宣告死亡人有权主张后一婚姻关系无效
- C.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则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 D.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后配偶死亡的,被宣告死亡人只有与其配偶办理复婚手续才能恢复夫妻关系
- A.检举揭发某犯罪分子贩卖海洛因400克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
- B.张三与李四犯故意杀人罪后,张三自动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抓获李四。经查,李四是该案主犯
- C.张三在同室关押的犯罪逃跑时,及时向看守所告发,制止逃脱
- D.张三检举李四盗窃财务数额较大的事实,经查证属实
-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 B.无特殊情况,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执行未满10年的犯罪分子
- C.因强奸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 D.累犯
- A.来自自然灾害的袭击
- 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避免本人危险
- C.来自动物的侵袭
- D.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 A.李某所有
- B.赵某与李某所有
- C.赵某所有,李某应返还不当得利
- D.赵某所有,因给付行为属于重大误解
- A.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
- B.一切犯罪军人
- C.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公民
- D.军队中没有军籍的在编职工
- A.罪责自负原则
- B.罪刑法定原则
- C.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A.结果加重犯
- B.想象竞合罪
- C.吸收犯
- D.转化犯
- 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难而死亡
- B.甲为了替自己遭到强奸杀害的女儿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乘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
- C.甲遭遇乙某强奸,在乙某的紧迫之下,不幸失足跌入悬崖摔死
- D.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 A.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 B.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 C.要物民事法律行为
- D.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 A.行为
- B.犯罪构成
- C.法益
- D.因果关系
- A.某村村长甲威信颇高,对本村村民的违法乱纪行为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关押24小时,从而使违法乱纪现象减少,村民也拍手称快,甲也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由于甲的行为稳定了村子的社会秩序,不具有危害性,所以不构成非法拘禁罪
- B.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但是以为只要征得幼女同意后就可以与之发生性交,于是在征得乙女同意后与幼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男没有违背妇女意志,所以不构成强奸罪
- C.甲于1987年3月自费出国(出国前曾有嫖娼行为),在国外期间染上严重性病,并于1999年9月8日回国。甲不知道国家已经规定了传播性病罪,于1999年10月10日嫖娼时被公安人员抓获,甲主观上没有罪过所以不构成传播性病罪
- D.甲化妆拦路强奸妇女,黑夜中将提前下班的妻子当做其他妇女,并对其实施了“强奸”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
- A.合同有效成立时起
- B.乙占有标的物时
- C.标的物交付时
- D.乙付款之后
- A.贩卖毒品罪
- B.诈骗罪
- C.招摇撞骗罪
- 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
- A.不认为是犯罪
-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 A.拐骗儿童罪
- B.拐卖人口罪
- C.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
- D.拐卖儿童罪
- A.过错责任原则
- B.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 C.公平责任原则
- D.无过错责任原则
- A.危险正在发生
- B.避险行为的实施必须出于不得已
- C.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 D.为了避免本人的危险的法律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 A.某看守所警察甲利用值班之机,徇私情故意放跑因受贿罪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刘某
- B.某法院法官乙在行政案件审判中故意曲解法律,偏袒原告,作出违背事实与法律的判决,情节严重
- C.警察丙在对陈某的抢夺行为进行侦察过程中,因接受陈某家属的吃请而隐匿陈某犯罪的证据
- D.警察丁为使其仇人王某受刑事追究,捏造王某犯罪的事实,向人民检察院举报,致使王某被无辜羁押100天
- A.表面关系
-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 C.一般联系
- D.普遍联系
- A.公法人和私法人
- B.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 C.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
- D.集体法人和独体法人
- A.出租人
- B.承租人
- C.出卖人
- D.第三人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不构成犯罪
-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既遂)
-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包庇罪
- A.债权人某甲应当在5年内领取提存物,否则,提存物归国家所有
- B.某乙在垃圾箱拾得矿泉水瓶若干
- C.某丙将自己家的鸡产的蛋取回厨房
- D.某丁用一辆汽车换取某戊的房产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