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调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这个死规矩是否真有必要?如果真有必要,原因何在?不要以阅读、写作、算术来搪塞,因为有两百万“在家上学的学生”对这种老生常谈早已置之不理,如果真不算数,有一大批美国名人,从来没有像我们的孩子 这样,受过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修理,仍然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林肯,没错,的确有人教过他们,可他们绝不是学 校制度的产品,其中没有一个人曾经中学毕业。在大部分美国史中,孩子一般不上中学,可是没上过学的人称为海军上将,如结拉格特;成为发明家,如爱迪生,成 为工业巨匠,如洛克菲勒;成为作家,如梅尔维尔、马克吐温;甚至成为学者,如玛格丽特米德。

材料2: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莫格利斯认为学校教育 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①调节作用。学校应该建立固定的、反射的服从权威的习惯,这要求完全摒除批评性的判断。有人主张学校应该教授有趣、有用的内容,这当然 不会采纳。因为,只有让学生做无聊、愚蠢的事情,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具有条件反射式的服从。

②整合作用。或许也可称为协调作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彼 此相像。协调一致的人是可以预期,因而容易控制。

③分析和指导作用。学校意味着测定学生的社会角色,通过统计数字及事件以达到这个目的。

④分拣的作用。一旦社会角色被分析出来,孩子们就会被分类,按照他们对社会机器的价格而加以训练。

⑤选拔的作用。这与人的选择无关,而是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所得的物竞天择。总之,这意味着有意识的改良物种。

⑥预备教育的作用。以在轰炸你各种规则限制的社会体系需要一个精心管理集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部分儿童被传 授如何管理这个社会的意识,控制一群被故意愚化的、拔去爪牙的民众。如此这般,政府不会遇到挑战,而公司永远不缺乏听话的劳动力。

(根据约翰·泰勒·盖托著汪小英译《上学有用么》改编)

(1)结合材料1,分析学校教育日趋制度化带来的影响。

(2)材料2所说的六种学校教育功能中,哪些属于负功能?哪些属于隐性功能?这些功能必然存在么?请举例说明。

(3)针对材料1,材料2所反映的问题,现代教育制度应作哪些改进?

11

真实验和准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自变量个数不同
  • B.因变量测评方式不同
  • C.无关变量个数不同
  • D.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
17

以下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征的过程训练中,不正确的是

  • 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
  • B.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 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不关注结果
  • D.资料搜集与呈现通才采用文字或图片
19

学生采用画图表或列提纲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这种属于

  • A.资源管理策略
  • B.元认知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组织策略
25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发生明显转向,具体表现为

  • A.从中等教育转向初等教育
  • B.从重视集体教学到重视个别教学
  • C.从教育理论研究转向学校实验研究
  • D.从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转向重视教育的社会职能
26

美国公立初等教育在19世纪上半叶发展与进步的主要体现是

  • A.进步教育运动的开展
  • B.地方教育强制入学制度的确立
  • C.“回归教育”与“生计教育”运动的开展
  • D.赫尔巴特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
27

福禄培尔重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他将游戏看作是

  • A.儿童的外部肢体活动
  • B.儿童创造性自我活动的表现
  • C.对儿童实施基础教育的最佳形式
  • D.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手段
28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包括“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其中必要的目的是指

  • A.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 B.与儿童奠定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有关的目的
  • C.与儿童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道德观念的目的
  • D.与儿童形成经验、思辨、审美、社会、宗教等与兴趣有关的目的
29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本取向。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

  • A.教育目标侧重个性发展
  •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 C.教育偏重上层子弟
  • D.关注现实生活
30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是指

  • A.教育作用有限
  • B.教育在等待儿童的成长
  • C.教育对儿童发展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 D.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
31

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派对古希腊做出了主要贡献是

  •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 B.确立了“七艺”教育体系
  • C.形成了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体系
  • D.提出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
33

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 A.使动手的去读书
  • 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 C.联络沟通各界
  • D.为个人谋生
34

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大提写办学方针,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是

  •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B.坚持不懈的抗战信念
  • C.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 D.正确的战略方针
36

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 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偿
  • 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偿
  • C.德国国退回的部分赔偿
  • D.法国退回的部分赔偿
37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别于其它派别的主张()

  • A.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报酬
  • B.工学并立
  • C.社会工读
  • D.知识青年与工农打成一片,创造“真正人的生活”
43

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来定,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4

体谅模式创立者围绕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人际与社会交往问题,编制了一套《生命线》情境教材,发展青少年人际技能,它包含三部分

  • A.敏感性、证明规则、你怎么办
  • B.敏感性、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
  • C.敏感性、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
  • D.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
46

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原则有()

  • A.动机原则、结构原则
  • B.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 C.直观性、量力、巩固性
  • D.及时反馈小步子自定步调及时反馈原则
47

学生出现下列那种情形,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惩罚来教育

  • A.认知错误
  • B.明知故犯
  • C.作业错误
  • D.情绪失控
48

双轨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性的,另一轨是职业性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轨均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的
  • B.两轨均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下而上的
  • C.学术性一轨是自上而下,职业性一轨是自下而上
  • D.学术性一轨是自下而上,职业性一轨是自上而下
49

教育界尝试的综合课程加强学科之间以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课程综合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为

  • A.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 B.广域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
  • C.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
  • D.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50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 C.教育为人民服务
  • 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2

赞可夫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所依据的是()

  • A.最近发展区
  • B.隐性知识
  • C.先行组织者策略
  • D.支架式教学
53

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关注的教育学流派是()

  • A.实验教育学
  • B.文化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批判教育学
54

下列说法中有悖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 A.家庭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
  •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垄断
  •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
  •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