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抽样分布
- 10
-
概念形成
- 11
-
暗适应
- 12
-
成熟势力说
- 13
-
社会惰化
- 14
-
晕轮效应
- 15
-
鉴别指数
- 16
-
效果律
- A.比纳量表
- B.瑞雯推理测验
- C.韦氏量表
- D.斯坦福比纳量表
- A.中介变量
- B.因变量
- C.调节变量
- D.自变量
- A.韦氏量表
- B.个性偏好测验
- C.比纳量表
- D.主题统觉测验
- A.肯德尔和谐系数
- B.差异系数
- C.克伦巴赫 系数
- D.确定系数
- A.等级数据
- B.比率数据
- C.称名数据
- D.等距数据
- A.积差相关
- B.等级相关
- C.? 相关
- D.二列相关
- A.相关关系
- B.因果关系
- C.函数关系
- D.包含关系
- A.23
- B.24
- C.25
- D.26
- A.社交测量法
- B.罗夏墨迹测验
- C.角色扮演法
- D.主题统觉测验
- A.催眠者效应
- B.不充分理由效应
- C.睡眠者效应
- D.过度理由效应
- A.形式训练说
- B.概括原理说
- C.共同因素说
- D.关系转换说
- A.混合设计
- B.被试内设计
- C.随机区组设计
- D.被试间设计
- A.抗拒诱惑实验
- B.水下击靶实验
- C.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
- D.言行一致实验
- A.恒定法
- B.平衡法
- C.双盲设计
- D.纳入处理
- A.吸吮反射
- B.巴宾斯基反射
- C.抓握反射
- D.初级循环反应
- A.自动化加工与意识控制加工
- B.冲动与沉思
- C.同时性与继时性加工
-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 A.可逆性
- B.抽象性
- C.具体形象性
- D.去自我中心性
- 34
-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 A.比较与分类
- B.分析与综合
- C.抽象与概括
- D.系统化与具体化
- A.行为调节系统
- B.动力系统
- C.信息接受系统
- D.信息存储系统
- A.电话说
- B.神经齐射说
- C.拮抗过程说
- D.行波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