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专家组
- B.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
- C.安全评价单位
- A.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 B.本单位负责人
- C.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 B.保障设备设施安全
- C.保障应急装备齐全
- 34
-
环境监测的对象有:()。
- A.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 B.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
- C.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
- A.佩带胶皮手套
- B.使用金属容器来盛装溶剂
- C.佩带胶皮手套及用防腐蚀金属容器盛装溶剂
- A.选择
- B.适用
- C.随意
- A.白内障
- B.红眼病
- C.电光性眼炎
- A.50
- B.150
- C.300
- A.紧急疏散
- B.通风
- C.建筑规范
- 40
-
常压下光气沸点为()℃。
- A.18
- B.10.8
- C.8.2
- A.各级工会组织
- B.用人单位
-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 A.二氧化碳或水
- B.水或沙土
- C.二氧化碳或干粉
- A.检修工具
- B.消防器材
- C.滤毒罐
-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C.防治为主、预防为辅
- A.劳动防护用品
- B.劳动防护用具
- C.安全防护工具
- A.剧毒化学品
- B.高毒物品
- C.普通化学品
- A.阻火器
- B.安全阀
- C.呼吸阀
- A.开启
- B.关闭
- C.半开启
- A.安全宣传标语
- B.安全宣教挂图
- C.安全警示标志
- A.年
- B.月
- C.半年
- A.职工健康体检
-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C.职工职业病检查
-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 B.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
- C.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
- A.二氧化碳
- B.泡沫
- C.干粉
- A.省级
- B.行业
- C.国家
- A.中性
- B.微碱性
- C.中性、微碱性
- A.白色
- B.黄色
- C.褐色
- A.政府部门
- B.公安机关
- C.安监部门
- A.用人单位
- B.单位职工
- C.劳动者
- A.私营企业
- B.单位
- C.集体所有制企业
- A.有缝钢管
- B.无缝钢管
- C.厚壁钢管
- A.中毒
- B.缺氧
- C.爆炸
- A.性质及其变化
- B.排放规
- C.化学组成
- A.检测、评估
- B.监测、评价
- C.检测、评价
- A.质监部门
- B.公安部门
- C.安监部门
- A.不分开
- B.分开
- C.适当分开
- A.企业申请、两级发证、属地监管
- B.企业申请、三级发证、属地管理
- C.企业申请、政府批准
- A.学习培训
- B.安全知识教育
- C.考试合格
- 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 B.烧伤
- C.电休克
- A.防尘口罩
- B.空气呼吸器
- C.防毒面具
- A.顺风
- B.上风
- C.下风
- A.金属丝布材料
- B.棉布材料
- C.化纤材料
- A.登高
- B.特种
- C.其所禁忌的
- A.立即拨打110
- B.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
- C.立即拨打119
- A.权利
- B.义务
- C.职能
- A.审批
- B.安全评价
- C.验收
- 76
-
安全出口是指()。
- A.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 B.敞开楼梯间
- C.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门
- A.15
- B.20
- C.30
- A.日常监督
- B.综合监督
- C.公共安全
-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部门
- B.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 C.生产管理或技术管理机构
- A.中和法
- B.混凝法
- C.反渗透法
- A.稀释后高空排放
- B.焚烧
- C.碱破坏
- A.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A.水喷淋设备
- B.水收集设备
- C.备用水源
- 84
-
纯品光气的颜色为()色。
- A.白
- B.无
- C.黄绿
- A.100
- B.400
- C.300
- A.氯化氢
- B.氢气
- C.氮气
- A.1
- B.2
- C.3
- A.0至24h
- B.0至12h
- C.0至1h
- A.42
- B.36
- C.10
- A.呼吸护具
- B.听力护具
- C.防坠落护具
- A.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等,被救单位应依照规定给予补偿
- B.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 C.所损耗的器材、装备等,被救单位应依照规定给予补偿
- A.个体防护
- B.衣物
- C.皮肤
- A.当地
- B.本单位
- C.行业
- A.肥皂水
- B.乙醇
- C.氨水
- A.30
- B.15
- C.45
- A.短期暴露限值
- B.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 C.最大允许浓度
- A.30
- B.60
- C.120
- A.3
- B.2
- C.1
- A.劳动者
- B.用人单位
-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 A.哮喘
- B.急性咽炎
- C.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