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6
-
对有失控可能的工艺过程,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应急措施:停止加 入催化剂(引发剂)、加入使催化剂失效的物料、排出物料或停止加入物料、( )、加入易挥发性物料、通人惰性气体、与灭火系统联锁。
- A.紧急泄压
- B.停止供热或由加热转为冷却
- C.加入稀释物料
- D.搅拌
- A.甲B类
- B.乙A类
- C.乙B类
- D.丙类
- A.凡是用过惰性气体置换的设备,进入受限空间,必须进行空气置换
- B.受限空问作业,动火分析合格,不等于不会发生中毒事故
- C.进入酸、碱罐作业时,需在贮罐外准备大量的清水
- D.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与电器设备接触频繁,照明灯具的电源应为36V,潮湿部位为12V
- A.冷裂化
- B.热裂化
- C.催化裂化
- D.加氢裂化
- A.未还原
- B.已中毒
- C.选择的不正确
- D.加入不适量
- A.适宜的温度
- B.流量
- C.湿度
- D.露点
- A.不用或少用有毒物料,以无毒代替有毒,以低毒代替高毒
- B.采用密闭、负压或湿式的作业
- C.应设置通风排毒、净化、除尘系统
- D.设置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危害
- A.投料顺序颠倒
- B.投料速度过快
- C.搅拌不良
- D.冷却效果不佳
- A.切断气源
- B.冷却、隔离,防止火灾扩大
- C.保持氢气系统正压状态
- D.保持氢气系统负压状态
- A.隔离
- B.冲洗
- C.保温
- D.吹气
- A.加料次序颠倒
- B.加料速度过快
- C.搅拌中断停止
- D.冷却速度过快
- A.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
- B.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应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 C.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小型企业,可以没有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
- D.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国家质监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 A.三通
- B.袋状
- C.死角
- D.弯头
- A.分开的界面必须存在足够的静电荷,并达到足以产生静电放电的电位差
- B.放电的能量足以点燃周围可燃、易燃混合物
- C.静电放电必须在达到爆炸浓度范围的可燃、易燃性混合物中产生
- D.静电未进行放电时
- A.人身冲洗设施
- B.环保设施
- C.堵漏设施
- D.洗眼器
- A.3%
- B.4%
- C.5%
- A.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储存方式、设施
- B.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 C.企业的经济类型
- A.环境
- B.惰性气体
- C.可燃气体
- A.反应温度过高
- B.反应温度过低
- C.压力过高
- A.良好的加热系统
- B.搅拌系统
- C.良好的冷却系统
- A.露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A.0.5%
- B.O.4%
- C.0.2%
- A.190
- B.200
- C.210
- A.低温流体
- B.高温流体
- C.同时通人
- A.15
- B.20
- C.30
- A.1
- B.1.5
- C.2
- A.环保装置
- B.卸压装置
- C.燃烧装置
- A.将临近易燃物移走,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现场
- B.对受伤者实施急救,伤亡者送医院
- C.组织事故调查并处理责任者
- A.1
- B.2
- C.3
- A.可燃气体
- B.惰性气体
- C.液化气体
- A.一氧化碳
- B.氮气
- C.氧气
- A.治疗措施、消防措施、泄露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设备控制、设备防护
- B.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露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存储、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C.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露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设备防护
- A.金属棒敲打
- B.明火加热
- C.蒸汽加温
- A.蒸汽
- B.温水
- C.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