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关闭有关阀门
- B.抽插盲板
- C.拆除管线
- D.停止生产
- A.隔绝
- B.置换、吹扫与清洗
- C.切断待检修设备的电源
- D.清理检修现场
- A.粉尘爆炸危险
- B.产生静电
- C.电气火花
- D.职业病
- A.检验期限已超过
- B.附件不全、损坏、失灵
- C.残留物料重量不明
- D.槽车的颜色、字样、标记和所装的物料不符
- A.合理选择工艺与设备
- B.隔离与密闭
- C.消除点火源
- D.清除可燃物
- A.减量
- B.消毒
- C.二次污染程度低
- D.能量回收
- A.下风向
- B.上风向
- C.侧风向
- D.其他风向
- A.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燃物质的堆场、仓库、储罐及设备的距离应符合防火管理规定
- B.动火区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要向外开,各种通道必须畅通
- C.固定动火区周围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少量的盖装电石、乙炔、气瓶等可以存放
- D.动火区要有明显的标志
- A.撞击火花
- B.摩擦生热
- C.静电
- D.电气火化
- A.铁质
- B.铜质
- C.木质
- D.钢制
- A.槽车超期未作检查
- B.司机和押运员无有效证件
- C.槽车罐体号码与车辆号码不符
- D.安全防火、灭火装置及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规定
- A.液化石油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 B.城市和公路运输安全知识
- C.槽车的技术性能、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防火灭火知识以及发生事故的处理办法
- D.能熟练使用车上的灭火器材和紧急切断装置
- A.板车
- B.铁底板车
- C.汽车
- D.汽车挂车
- A.加热用火
- B.维修用火
- C.其他火源
- D.火柴
- A.3%
- B.4%
- C.5%
- A.2
- B.3
- C.4
- A.直接的破坏作用
- B.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 C.造成火灾
- D.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 A.正压
- B.微正压
- C.负压
- A.12
- B.24
- C.36
- A.布鞋
- B.胶鞋
- C.带铁钉鞋
- A.2
- B.3
- C.4
- A.60
- B.100
- C.150
- A.100
- B.150
- C.250
- A.上风
- B.下风
- C.风的左侧
- A.工艺
- B.环境
- C.输送物料特性
- A.10
- B.20
- C.30
- A.400
- B.500
- C.800
- A.潜水泵
- B.磁力泵
- C.液环泵
- A.1
- B.3
- C.6
- A.铁质
- B.塑料
- C.铜质
- A.3%
- B.4%
- C.5%
- A.2
- B.3
- C.4
- A.4年2年半年
- B.3年2年1年
- C.4年1年每次充装前
- A.1
- B.2
- C.3
- A.有害性
- B.危害性
- C.物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