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崩落法
- B.空场法
- C.充填法
- A.游离二氧化硅
- B.长石
- C.硅酸盐
- A.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
- A.工作行走路线范围,是否有障碍物、未防护地井等影响通行安全隐患
- B.作业现场是否有良好贯穿风流及照明
- C.监测温度,湿度是否符合标准
- A.巷道或采场地应力大的区域
- B.坚硬顶板关键块体
- C.比较破碎的顶板
- A.铁管
- B.钢轨
- C.U型钢
- A.1.2m-1.6m
- B.2.0m-2.4m
- C.1.6m-2.0m
- A.矿体
- B.岩体
- C.充填体
- A.尘肺
- B.中暑
- C.咽炎
- A.有权了解
- B.特殊情况下可以了解
- C.经批准可以了解
- A.考虑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要求
- B.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 C.满足生产要求
- A.应力分散
- B.应力集中
- C.应力增加
- A.相差较大
- B.增大
- C.相差不大
- A.小
- B.相等
- C.大
- 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 C.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 A.法规教育、生产教育、技术教育
- B.学徒教育、上岗教育、带班教育
- C.安全生产的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 A.②④⑤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⑤
- A.200
- B.400
- C.600
- A.两道
- B.四道
- C.六道
- A.岩层移动
- B.充分采动
- C.岩层移动角
- A.矿石与围岩极不稳固的采场
- B.巷道或采场地应力大的区域
- C.坚硬顶板关键块体
- A.锚杆支护
- B.“锚+网”
- C.金属支架支护
- A.加强培训力度
- B.责令限期改正
- C.责令矿长调离岗位
- A.采用锚网支护方式
- B.改进采矿方法
- C.喷锚支护方式
-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 A.3
- B.4
- C.1
- A.裂隙
- B.断层
- C.节理
- A.派人监护
- B.顶木立柱
- C.悬挂标志
- A.充填法
- B.空场法
- C.崩落法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劳动行政部门
- C.劳动保护部门
- A.等于
- B.减小
- C.增大
- A.揭发和控告
- B.报告和检举
- C.检举和揭发
- A.实践锻炼
- B.加强批评
- C.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 A.一
- B.二
- C.三
- A.冲击地压
- B.散体地压
- C.变形地压
- A.一
- B.二
- C.三
- 37
-
施工单位应设()。
-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B.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和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C.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监督人员
- A.50
- B.80
- C.150
- A.100
- B.200
- C.50
- A.前方
- B.后面
- C.侧面
- 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 C.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 A.50
- B.40
- C.30
- A.停止前进
- B.探水前进
- C.快速前进
- A.梯形
- B.方形
- C.圆弧形状
- A.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 B.资金充足
- C.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 A.预制件
- B.喷射混凝土
- C.现场浇筑混凝土支柱
- A.10
- B.20
- C.30
- A.3.0
- B.2.5
- C.3.5
- A.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A.黄色
- B.红色
- C.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