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动力
- B.保护
- C.运行
- A.机械通风
- B.自然通风
- C.局部通风
- A.矿井供风
- B.矿井排水
- C.矿井通风
- A.5
- B.9
- C.10
- A.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监护制度
- B.严格按照计划工作时间送电
- C.在被检修装置的电源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 A.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
- B.生产经营单位
- C.从业人员
- A.严禁人和物料或矿车同乘一层罐笼
- B.井下不得乘坐非乘人车辆,严禁乘箕斗,矿车等非载人工具上下井
- C.在井下长距离平峒或巷道乘坐人车时,可以探头外观
- A.5
- B.4
- C.3
- A.自由法筑坝
- B.冲积法筑坝
- C.池填法筑坝
- A.验电和挂接地线
- B.放电
- C.拆除接地线
- A.厂矿长
- B.教育部门的专业教师
- C.安环科、教育科或人事科
- A.300至400m
- B.400至500m
- C.500至600m
- A.闲人
- B.牲畜
- C.小动物
- A.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膨起
- B.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 C.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
-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 B.物的不安全状态频率
- C.不安全因素
- A.装车时铲斗可轻碰汽车车帮
- B.运输设备不应装载过满或装载不均
- C.应将大块装入车厢外侧
- A.启动发动机
- B.应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
- C.检查刮板时,应将其放稳在垫板上
- A.停止
- B.探水
- C.快速
- A.平台
- B.矿石
- C.坡底
- A.1.5
- B.2.0
- C.2.5
- A.4
- B.2.5
- C.2
- A.按国家标准统一设置
- B.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
- C.根据生产规模设置
- A.触电休克
- B.溺水
- C.有毒气体窒息
- A.与台阶高度相等
- B.1/2台阶高度
- C.1/3台阶高度
- A.罚款
- B.验收
- C.报告
- A.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B.宪法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C.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 A.直线距离
- B.最近距离
- C.水平距离
- A.同一品种
- B.两个不同品种
- C.三个不同品种
- A.不必
- B.可以
- C.应当
- A.5°
- B.3°
- C.1°
- A.基建坝
- B.堆积坝
- C.初期坝
- A.法规教育、生产教育、技术教育
- B.学徒教育、上岗教育、带班教育
- C.安全生产的厂(矿)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 A.县(区)、市
- B.设区市级
- C.省(区、市)级
- A.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
- B.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和记录本
- C.现场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
- A.物品
- B.照明
- C.安全网
- A.安全科长
- B.技术科长
- C.主管矿长
- A.主扇风机和巷道
- B.局扇和风筒
- C.自然扩散
- A.自流输送
- B.加压输送
- C.人工输送
- 39
-
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毒气体,因而会危及爆区周围的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因此,进行爆破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制定(),从而设置警戒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 A.防爆措施
- B.安全距离
- C.预警计划
- A.危害事故
- B.有害事故
- C.危险有害
- A.10
- B.8
- C.5
- A.放矿地点
- B.工作量
- C.放矿时间
- A.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 B.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
- C.公示检查结果
- A.山坡露天矿
- B.汇水面积小的中小型矿山
- C.汇水面积大采深大的矿山
- A.主要负责人
- B.安全管理负责人
- C.技术管理负责人
- A.作业环境不良
- B.心里异常
- C.指挥错误
- A.平装车
- B.联合装车
- C.上装车
- A.10
- B.20
- C.30
- A.1.5
- B.2.5
- C.3.5
- A.风速
- B.功率
- C.轴承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