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炮眼角度
- B.炮眼深度
- C.炮眼间距
- D.炮眼装药量
- E.最大控顶距
- A.掏槽眼
- B.辅助眼
- C.周边眼
- D.底眼
- 13
-
引起早爆的原因有( )。
- A.杂散电流
- B.炸药变质
- C.静电
- D.冲击
- E.封孔质量差
- A.电缆
- B.电线
- C.信号线
- D.管道
- 15
-
水炮泥具有( )的作用。
- A.消焰
- B.降尘
- C.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 D.降温
- 16
-
爆破连线的方式有( )。
- A.串联
- B.并联
- C.混联
- D.簇联
- A.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
- B.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同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 C.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
- D.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 E.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 18
-
炮泥具有( )的作用。
- A.保证炸药充分反应
- B.降低温度和压力
- C.阻止炽热固体颗粒飞出
- D.延缓爆生气体与瓦斯接触
- E.防止崩人
- A.挂红
- B.挂汗
- C.空气变冷
- D.出现雾气
- E.水叫
- A.足够的氧气
- B.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 C.煤尘达到爆炸浓度
- D.有足以点燃煤尘的热源
- A.停止作业
- B.采取措施
- C.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 D.发出警报
- A.煤层注水
- B.湿式打眼
- C.使用水炮泥
- D.安装粉尘传感器
- A.受伤的人数
- B.患者的伤情
- C.地点
- D.患者的姓名
- A.由外向里
- B.由里向外
- C.加强支护
- D.开掘通道
- A.掘进下山迎头
- B.掘进上山迎头
- C.回风大巷
- D.工作面上隅角
- A.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
- B.瓦斯超限作业
- C.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
- D.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 A.有毒性
- B.窒息性
- C.爆炸性
- D.导致煤炭自然发火
- E.煤与瓦斯突出
- A.瓦斯、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
- B.风速及温度
- C.每人供风量
- D.瓦斯抽放量
- A.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 B.必要的企业管理知识
- C.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 D.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 A.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B.地方政府
-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本单位负责人
- A.5m
- B.10m
- C.15m
- D.20m
- A.秒
- B.毫秒
- C.半秒
- D.半毫秒
- A.20m
- B.15m
- C.10m
- D.5m
- A.0.1
- B.0.2
- C.0.3
- D.0.4
- A.封闭
- B.排放
- C.抽放
- D.设置栅栏
- A.人工装岩
- B.电钻打眼
- C.一切作业
- D.正常开炮
- A.正常风量
- B.最大风量
- C.最小风量
- D.平均风量
- A.1.5%
- B.2%
- C.2.5%
- D.3%
- A.1%
- B.0.5%
- C.1.5%
- D.2%
- A.人为因素
- B.爆破器材
- C.爆破技术
- D.失效爆破材料
- A.公安机关
- B.劳动部门
- C.物资部门
- D.法律部门
- A.可以停止工作
- B.严禁装药、爆破
- C.严禁使用电气设备
- D.可以继续工作
- A.17%
- B.18%
- C.12%
- D.20%
- A.5分钟
- B.10分钟
- C.15分钟
- D.20分钟
- A.班组长
- B.瓦检员
- C.爆破员
- D.当班队干
- A.0.5%
- B.1%
- C.1.2%
- D.1.5%
- A.1500-3500
- B.1500-4500
- C.1500-5500
- D.1500-6500
- A.0.2米
- B.0.4米
- C.0.3米
- D.0.5米
- A.3秒
- B.5秒
- C.10钟
- D.1分钟
- A.30米
- B.50米
- C.80米
- D.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