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
- B.顶板裂隙内有活矸,并有掉渣现象
- C.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矸石片不断脱落
- D.敲帮问顶时声音不正常
- A.无证上岗
- B.入井不戴安全帽、矿灯、自救器
- C.脱岗、睡觉、酒后上岗
- D.不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支护原则”
- E.在空帮、空顶、浮石伞檐下作业或进入采区(老塘)作业
- A.1次只准推1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
- B.同向推车必须保持大于规定间距
- C.巷道坡度大于7%,严禁人力推车
- D.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
- E.严禁放飞车
- A.带电作业
- B.停电作业不挂牌
- C.机电设备解除保护装置运行
- D.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 E.井下带电移动电气设备
- A.擅自移动、调整、甩掉、破坏瓦斯监控设施
- B.井下无风坚持作业
- C.井下带风门的巷道1组风门同时开启
- D.私藏、私埋、乱扔、乱放或借(交)他人雷管、炸药
- A.扒、蹬、跳运行中的矿车(人车)、胶带
- B.行车时行人
- C.超员乘坐人车
- D.不带电放车
- E.没有跟车人行车
- A.入井前严禁喝酒
- B.检查随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
- C.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自救器等
- D.领取矿灯并检查矿灯是否完好
- E.携带其他作业需要的物品
- A.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 B.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等)
- C.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潮湿等)
- D.生物因素(传染病、流行病等)
- 29
-
煤尘爆炸效应主要有()。
- A.爆源周围空气产生高温
- B.爆源周围空气产生高压
- C.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 D.形成爆炸冲击波
- A.永久避难硐室
- B.临时避难硐室
- C.可移动式救生舱
- D.候车硐室
- A.检修硐室
- B.材料库
- C.井底车场
- D.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 E.主要绞车车道
- A.硐室深度不得超过6m
- B.硐室入口宽度不得小于1.5m
- C.硐室内无瓦斯涌出
- D.硐室布置在岩层内
- E.设有甲烷传感器
- A.湿式钻眼、水炮泥
- B.冲洗井壁巷帮
- C.净化风流
- D.爆破喷雾降尘
- E.装岩(煤)洒水
- A.停止工作
- B.切断电源
- C.撤出人员
- D.进行处理
- A.敲帮问顶人员要观察周围环境,严禁站在岩块下方或岩块滑落方向,并选好退路
- B.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站在敲帮问顶人员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 C.作业从支护完好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后帮依次进行
- D.严禁与敲帮问顶作业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 A.背对空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水沟,避开冲击
- B.憋气暂停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火焰
- C.迅速戴好自救器撤离,防止中毒
- D.若巷道破坏严重、无法撤离时,到安全地点,躲避待救
- A.立即停止作业
- B.报告矿调度室
- C.发出警报
- D.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 E.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 A.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
- B.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
- C.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
- D.水色发挥、有臭味
- A.炮烟
- B.意外火灾
- C.煤炭自燃
- D.瓦斯煤尘爆炸
- A.电缆外套
- B.风筒
- C.输送机胶带
- D.支护材料
- A.0.0024%
- B.0.00025%
- C.0.0005%
- D.0.00066%
- A.1m3
- B.2m3
- C.3m3
- D.4m3
- A.20%
- B.16%
- C.12%
- D.14%
- A.盖严的塑料桶
- B.盖严的玻璃瓶
- C.盖严的铁通
- D.敞口的铁桶
- A.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流方向逃生
- B.立即佩戴自救器,逃生
- C.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 D.继续工作,静观其变
- A.井下照明地点,可以两个人合用一盏矿灯
- B.充电房领到的矿灯,不必再进行检查
- C.矿灯的灯锁失效、玻璃罩有破裂,但亮度达到要求时就可以使用
- D.领到矿灯后,一定要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带入井下
- A.10m
- B.20m
- C.30m
- D.50m
- A.0.5%
- B.1.0%
- C.1.5%
- D.2.0%
- A.0.5%
- B.0.75%
- C.1.0%
- D.1.5%
- A.0.5%
- B.0.75%
- C.1.0%
- 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