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轻便、易于携带的监测仪器仪表
- B.限制或减少向采空区丢煤
- C.早期识别内因火灾
- D.针对煤层赋存条件,合理确定开拓方式
- A.停止工作
- B.切断电源
- C.撤出人员
- D.进行处理
- E.坚守岗位继续作业
- A.同一煤层
- B.同翼
- C.不同采区
- D.同一采区
- A.反向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 B.反向风门距工作面回风巷不得小于10m
- C.反向风门与工作面最近距离一般不得小于70m
- D.反向风门与工作面最近距离小于70m时,应设置至少3道反向风门
- E.墙壁厚度不得小于0.5m
- 15
-
属于法律的是()。
- A.煤炭法
- B.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 C.安全生产法
- D.安全生产许可条例
- A.煤层及附近空气温度和水温增高
- B.自然发火初期巷道中湿度增大,出现雾气和水珠,煤壁出汗
- C.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
- D.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人体产生不适感
- E.自然发火初期空气中出现没有、汽油、松节油等气味
- A.先抽后采
- B.监测监控
- C.以风定产
- D.安全第一
- E.预防为主
- A.风流方向
- B.风量
- C.机电设备的安装地点
- D.通风设施的安装地点
- A.回收
- B.通风
- C.瓦斯
- D.防火
- A.安设自动风门
- B.没专人管理
- C.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碰坏风门的安全措施
- D.至少两道
- A.粉尘浓度
- B.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C.粉尘分散度
- D.粉尘的荷电性
- A.受伤人数
- B.患者伤情
- C.地点
- D.患者姓名
-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 C.监察机关的监督
- D.对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 A.煤的变质程度高
- B.煤层有露头
- C.煤层埋藏深度大
- D.煤层倾角小
- E.有流通的地下水通过煤层
- A.通风
- B.防灭火
- C.防尘
- D.防冒顶
- E.防治瓦斯
- A.串联调整式
- B.并联调整式
- C.开关式稳压器
- D.串并式稳压器
- E.多端可调式稳压器
- 27
-
采空区处理方法有()。
- A.缓慢下沉法
- B.全部垮落法
- C.充填法
- D.煤柱支撑法
- A.加强通风
- B.抽放瓦斯
- C.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
- D.加强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检查
- A.煤尘挥发分减少
- B.形成粘焦
- C.巷道破损
- D.人员伤亡情况
- A.18
- B.19
- C.20
- A.馈电状态监测
- B.报警
- C.显示
- D.存储
- E.打印报表
- A.矿井风量不足、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作业的。
- B.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盲巷管理措施到位。
- C.瓦斯超限作业,瓦斯超限、停电停风不撤人或矿井1个月内发生2次及以上瓦斯超限的。
- D.矿井未按规定实现双回路供电、使用淘汰不合格电气设备以及电气设备失爆的。
- A.1
- B.2
- C.3
- A.“三同时”
- B.“五通一平”
- C.“三开一防”
- D.“三专两闭锁”
- A.6
- B.10
- C.15
- A.管理
- B.法律法规
- C.培训
- A.瓦斯突出
- B.顶板冒落
- C.煤炭自燃
- A.1
- B.2
- C.3
- D.5
- A.立即佩戴自救器,逃生
- B.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 C.继续工作,静观其变
- A.0.5%
- B.0.75%
- C.1.0%
- A.作业规程
- B.操作规程
- C.安全措施
- A.3
- B.4
- C.5
- A.30米
- B.50米
- C.70米
- D.80米
- A.1
- B.2
- C.3
- A.0.15
- B.0.25
- C.0.5
- A.先抽后采
- B.安全第一
- C.预防为主
- D.综合治理
- A.串联
- B.独立
- C.扩散
- A.个体防护
- B.综合防尘
- C.治疗救护
- A.≥0.5
- B.≥0.8
- C.≥1.0
- D.≥1.5
- A.防止二次爆炸
- B.防止火灾事故
- C.防止引起瓦斯爆炸